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视频 >> 内容阅读
探寻保护与传承之路,“梯田轻轨”开进哈尼梯田
稿件来源: 云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1日 16:39:35

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绿春县腊姑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组成部分,眼下,在绿春县腊姑梯田万象“耕”新,上千亩稻田“金涛稻浪”。在层层梯田之上,两条单轨运输机轨道格外显眼,当地人称其为“梯田轻轨”。

141A9922.00_08_05_21.Still016.jpg

据了解,“梯田轻轨”沿途可根据上下货需要,随时停靠,帮助老百姓运输各种农用物资,其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大,最大坡角度高达45度,每趟能运送300公斤的货物。单轨运输机在操作上还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它可以人工操控,在设置好的前提下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目前,绿春县腊姑梯田安装使用“梯田轻轨”共计两条线,总长3.5公里,每公里造价12万,总投资共计42万,将为19个村975户村民带来便利。

141A9922.00_02_01_24.Still002_副本.jpg

“梯田轻轨”开进哈尼梯田,可以说是探寻梯田保护与传承的一项举措,是让千年哈尼梯田更好“活”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的一个积极探索。

不可否认,梯田是山区重要且优质的耕地资源。历史上,为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产量的需求,梯田发挥了重要作用。梯田还具有减少径流、控制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抵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以及作为旅游景观和资源等功能。

但是,梯田的劣势也很明显,地块细碎的梯田区,难以利用大型机械,需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有媒体调查显示,在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驱动的种粮收益下降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和耕作条件较差的梯田,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其净收益非常低。

141A9922.00_08_48_05.Still017.jpg

作为我国现有世界遗产中“第一个以农耕、稻作为主题的遗产项目”“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遗产地”,红河哈尼梯田不仅面临梯田耕种的共性问题,还面临着传承农耕文化、保护梯田文化景观的个性问题。虽然,在目前条件下,哈尼梯田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可持续的,其特有的生态文明也是可以传承的,但是,也要正视哈尼梯田种植普遍存在的劳动强度比较大,生产力低下,难以适应高质量的发展,对于满足当地民生福祉的需要来讲尚显不足。

在这样的情况下,哈尼梯田的保护和传承必须要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考虑农民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耕文化传承、梯田文化景观保护,提高经济收益、控制投入成本等因素,科学使用适合的机械、开展农业设施建设,或通过其他省工性投入替代劳动力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运输困难是哈尼梯田种植的痛点,人们肩挑背驮来搬运物资,这不仅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而且劳动强度大,客观上限制了哈尼梯田的种植业发展。“梯田轻轨”的建设和运用,解决了运输困难的痛点,既可以改善农民劳动条件,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同时,也要看到面积辽阔的哈尼梯田作为种植地同样存在的自然禀赋差异,区域主要作物生产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作物经济收益水平和收益方式不尽相同。“梯田轻轨”的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质量做好哈尼梯田保护与传承,切实满足当地民生福祉的需要。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所说,要将现代先进科技融入生态智慧中,提高生产力,提升效率。人与自然和谐并不是说要回到原始状态,也并不是要维持现状,而是要从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状态的发展与提升。

141A9922.00_02_26_11.Still003.jpg

  • 云报客户端记者:徐嵩钦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