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多彩云南•文旅 >> 内容阅读
多彩云南·文旅丨走进迪庆寻找“心中的日月”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09日 13:07:21

编者按

在三江并流腹地的河谷里,在祖先筚路蓝缕开垦的良田上,人们辛勤耕耘。青稞黄了、葡萄紫了,收获的是红火的生活;在依山傍水的高原草甸上,牦牛肉、酥油茶、糌粑、土锅鸡、松茸等美食是舌尖上少不了的享受;在城市和乡村,清静的客栈旅馆,美食歌舞,迎接着八方来客;这里有许多人走出去经商、务工,把民族餐饮、歌舞带到了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人也来到这里定居生活,绽放着幸福而灿烂的笑容……这里,是世界的“香格里拉”——迪庆藏族自治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在书中、在梦里、在路上。

日前,由省政府新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型调研采访活动全面展开,在滇各级主流新闻媒体30余位记者分成香格里拉市和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两个调研采访组,畅游极致的自然风光,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一起走进世界的“香格里拉”,走进内心向往的热土,体会“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30421111518.jpg

巴拉格宗景区 

香格里拉市

稀缺的世界级旅游地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灯光绚丽、人潮涌动,伴随着音乐,各族群众和游客手拉手,跳着独具特色的民族舞。

独克宗,藏语意为“建在石头上的城堡”,也叫“月光城”。古城以大龟山为轴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布局,古朴秀丽、亲切宜人,是一座富有民族特点的高原古镇。古城以独特的自由式布局,有效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在大龟山石寨的基础上外延扩展,形成丰富的空间景观。古城外围东、南方向较为开阔,西面为山体环抱,北部与新城区紧密相连,拥有三街33个巷道,一个中心集贸市场。古城内藏式房屋建设随地势高低与道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丰富和谐的街景。

独克宗古城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曾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枢纽,及滇川藏物资、文化、经济交流中心,拥有目前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式民居群,四周雪山环绕,中间地势开阔,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独克宗古城游客……  (鲁茸追玛 和丽瑶 摄).jpg

独克宗古城游人如织 鲁茸追玛 和丽瑶/摄 

2017年,独克宗古城实施提质扩容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古城功能,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接待能力和水平。如今,越来越多的游人到访独克宗古城,它也正以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现着它独特的美。

“泉水从山脚下的岩石间涌出,受沉积的碳酸钙等物质影响,形成清泉伴韵、色彩斑斓的钙华滩流……”在香格里拉市洛吉乡尼汝村,有一种美也很“独特”。

尼汝村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红山片区腹心区,辖尼中、白中、普拉3个村民小组,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享有“秘境中的秘境”“徒步者的天堂”等众多美誉。

尼汝村依山随尼汝河而建,建筑格调独具魅力,具有藏族自然村落的传统风貌,漫步在尼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土木结构的藏式特色民居。

不仅如此,位于尼汝村尼中组西北面琼日神山脚下的“七彩瀑布”,便是它“独特”的美。

057289f185b63e3c6f9638771a9ed38.jpg

尼西黑陶 

通往七彩瀑布的栈道曲径幽深,顺着弯曲的河岸向北延伸,一路深沟险壑、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古树有的直立挺拔,有的枝丫交错环抱,有的树根扭曲盘旋,千姿百态,颇有意境。沿着河岸的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间,在幽深的峡谷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信步栈道,眼前的景色不断变化,每走一步,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沿着栈道徐徐而行,一阵阵清凉的水雾扑面而来,一道荡涤心尘的瀑布流金泻玉般突然映入眼帘——四处流淌的泉水从台地陡坎垂直跌落,宽阔的水帘宛如银河倾泻而下,碰撞在河岸岩石上,飞星溅沫,化作缕缕水雾。雾气弥漫水帘,阳光照射下映出七彩斑斓的彩虹,这便是“七彩瀑布”。

香格里拉市立体海拔高差大,垂直多样性复杂,造就了神圣壮美的雪山、峡谷地质奇观、辽阔秀美的草甸、静谧婉转的高原湖泊以及原始森林,集“山、谷、湖、林、草、泉”于一体,类型丰富、景观多元。同时,香格里拉市拥有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哈巴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具有云南顶级的自然旅游资源体系,享有“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花园”等众多美誉。

截至目前,香格里拉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468处,涵盖国家标准中的8大主类(丰度100%)、20个亚类(丰度86.96%)、78个基本类型(丰度70.27%)。根据文化和旅游双资源普查调研,在文物保护单位方面,国家级3处,省级4处,州市级共计3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方面,国家级2项,省级7项,州市级60项,代表性传承人127人,非遗传习馆5个;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方面,博物馆9座,各级文化馆12座,图书馆2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座。

同时,香格里拉市已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已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迪庆虎跳峡旅游区、香格里拉松赞林景区、迪庆蓝月山谷景区、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等4个景区已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等。

香格里拉市,是稀缺的世界级旅游地标,是“香格里拉品牌”地标区域。“世界的‘香格里拉’”,已经成为香格里拉市的区域资源定位、主题定位、发展定位和旅游定位。

未标题-1.jpg

滇金丝猴

维西县

探秘“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

蓝天澄澈、森林苍莽,雪峰叠嶂、江河纵横。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腹地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世界的‘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西县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孕育着丰富的物种资源,有“药材之乡”“中国细叶连瓣兰花之乡”“国宝滇金丝猴的乐园”等称号,因蕴藏着众多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享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誉。

据介绍,维西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已查明的树种有146科、777属、2537种,其中有秃杉、光叶珙桐、云南榧树、澜沧黄杉等珍稀名贵树种,林内植被种类繁多,可供利用的资源蕴藏丰厚;县内野生中药材共241科、633属、867种,其中珍贵药材达10余种。同时,维西县人工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十分悠久,尤其以种植当归、云木香、党参等较有名,曾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药材基地县”,是名副其实的“药材之乡”。野生观赏植物和高山花卉种类繁多,有杜鹃、兰花、龙女花、马桑绣球等360多种,还是兰花名品——细叶莲瓣兰的原生地和主产地,在县境内已查明的兰花有150个原生种、80余个特色名兰和200多个新种,其中已载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和云南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云南素心兰,属于国兰中的佼佼者,高山花卉名录中仅维西独有的杓兰属有5个优质原生种源。

维西县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县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716种,占云南总种数的47.7%,占全国总种数的25.9%,其中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如滇金丝猴、云豹、小熊猫等近百种,是与国宝大熊猫齐名的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目前县境内原始森林中共生活着14个滇金丝猴种群,数量达2700只左右。

其中,位于维西县保和镇东北部的塔城镇最具有代表性。因为这里,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萨马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栖息地。

滇金丝猴有一副与人类极其相似的面孔,堪称世间最美的灵长类动物,也被称为“雪山精灵”。在位于塔城镇的滇金丝猴公园景区,滇金丝猴群追逐嬉闹、无拘无束,这里是摄影爱好者、亲子游和夏令营的最佳目的地,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可近距离观赏滇金丝猴的地方,是向全世界展示和宣传滇金丝猴保护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

除了“滇金丝猴”这张“生物名片”,塔城镇境内还有丰富的土地、水力、矿产、草场等自然资源,还有清澈见底的响古龙潭、保护完好的丫老沟原始森林、神奇的飞来石、独具特色的多那阁傈僳山寨,以及圣洁的雪山、广袤的草甸等可供旅游开发的人文自然景观。

这里汇集了涉藏地区独一无二的秀美景色、雄关古道、民族风俗、歌舞文化、风味饮食,是维西县旅游业开发的前沿。

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观,维西县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同样别具一格。

走进叶枝镇同乐村,沿路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发。

以木楞为墙、木板为瓦,层层叠叠、一栋连一栋……同乐村已有200多年历史,同乐傈僳族乡土建筑群建于一片北南向山坡上,充分体现着傈僳族依山、临水、就林的建村理念,也是云南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傈僳族传统村寨,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人类学价值。

此外,这里还是著名的傈僳族歌舞“阿尺目刮”的发源地。

走进同乐,就会有一群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傈僳族群众,手挽着手,踏着欢快的节拍起舞。

“阿尺木刮”傈僳语叫“阿尺木刮瓦器”,意为山羊的歌舞,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随着领舞者哼唱的曲调响起,大伙随即踏歌起舞,其曲调无须乐器伴奏,悠扬婉转, 可急可缓,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受。

因年代较远,文献匮乏,舞蹈渊源殊难稽考,从舞蹈的艺术特色分析,当与傈僳族生产方式及生活习俗有关。因为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成为了维西县珍贵的民族民间歌舞之一,并占据了主要的位置,被称为是傈僳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傈僳族历史、文化的宣传、研究、保护传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除了“阿尺木刮”,维西县的民族歌舞“瓦器器”“对脚舞”等也独具特色,彰显出动人心魄的神奇魅力。维西县是一个以傈僳族为主的多民族共 居、多宗教和谐共存的县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多样,全县居住着汉、傈僳、纳西、白、藏等28种民族,粗犷豪放的塔城藏族“热巴舞”、细腻真挚的纳西古歌“阿勒”,以及白族、普米族、彝族等民族民间歌舞、传统艺术、民风民俗和建筑、饮食、服饰文化各有千秋、特色鲜明。

未来可期,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奇异多姿的人文景观,将为维西县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动力。

木碗.jpg

奔子栏“藏木碗”

德钦县

看雪峰连秀日照金山

山河秘境,三江并流。

德钦,藏语意为“吉祥如意、和平安宁”。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之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是云南通往西藏的北大门和滇藏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梅里雪山,熠熠生辉的“日照金山”令人惊叹。

德钦是云南省冰川地貌最集中的县,也是横断山区冰川活动最活跃的地区,素以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的梅里雪山,是云南最壮观的雪山群,全长150公里,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十三座山峰,俗称“太子十三峰”,其中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梅里雪山属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日照金山的最佳观赏期是每年10月至次年5月。

云南最大、最长、末端海拔最低的明永冰川也坐落于此,从卡瓦格博开始延伸的明永冰川,如同一条银鳞玉甲的游龙,直扑澜沧江边。

神奇瑰丽的白马雪山、神山之首卡瓦格博、天堂雨崩徒步神湖……在德钦,可以享受最原始的自然景观。

据介绍,经过长期培育发展,德钦有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半山酒店、3家精品酒店、1家五星民宿,其他住宿经营户达到200余家,以及梅里雪山生态朝圣旅游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走廊旅游线,白马雪山生态科考探险旅游线,“茶马古道”文化旅游线,“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景观旅游线等5条旅游精品线路。

除此之外,作为民族文化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德钦聚居着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民族,不同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相生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传统与现代并存,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风情和文学艺术等让德钦绽放魅力。

奔子栏锅庄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奔子栏位于德钦县东南部,坐落在白茫雪山脚下金沙江边,与香格里拉市、四川省得荣县瓦卡镇隔江相望,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自古就有“美丽的金沙坝”“公主起舞的地方”等美誉。

德钦县的锅庄,分为金沙江一带的锅庄和澜沧江一带的锅庄。金沙江一带的锅庄,又以奔子栏锅庄最负盛名。以其传承的完整性、形式的多样性、表演的程式性,在整个迪庆锅庄舞大家庭中独树一帜,令人惊叹、着迷。

金沙江水不息,奔子栏锅庄舞步就不会停止。

每每锅庄舞跳起来,奔子栏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目不暇接的民间礼俗,均展示着奔子栏藏族群众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和美好情操。

除了锅庄舞,木碗也是奔子栏的重要标志,承载着藏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丢也丢不下,带也带不走,情人是木碗该多好,可以揣在怀里头……”在古老的藏族诗歌《情人般的木碗》中,藏着藏族群众对木碗的喜爱。据悉,早在明朝年间,奔子栏制作的木碗,就远销西藏、青海等地,部分还销往印度、尼泊尔等。

结合锅庄舞、木碗等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德钦县加大挖掘、传承力度,研究特色、独特性、历史价值、文化因素、现实作用等,展现着非遗文化的魅力。

目前,德钦县境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个、省级8个、州级44个、县级32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18名、州级23名、县级119名。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登记文物34个,诠释着德钦的魅力所在。

另外,为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德钦县树立大旅游、大文化的理念,集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域优势等,发展生态环保新型旅游模式,提升文旅产业软实力。“十三五”以来,德钦县结合旅游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旅游产业扶贫作用,以“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大村传统村落观景台、玉杰村吉祥八宝乡村旅游、江坡雪达湖景点等乡村旅游项目,并积极推进梅里雪山小镇、“七望梅里”部分项目建设、贺龙桥景点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德钦县累计接待游客230.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2.23亿元,文旅产业发展喜人。

专题策划:陶红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胡娇/撰文

迪庆州委宣传部供图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