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多彩云南•文旅 >> 内容阅读
牟定县左脚舞:各族群众共同的舞蹈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9日 11:25:22

牟定县以“左脚舞、左脚调”为代表的彝族文化,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文化积淀。近年来,在“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的传统“三月会”基础上,正月十四赶戌街、正月十五赶猫街、正月十六天台会、六月六江坡柜山会、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赶秋街等民族民间传统节目的带动下,全县民族服饰、民族婚俗及习俗、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等浓郁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构成了牟定特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历史画卷,形成了牟定左脚舞民族文化节庆品牌。2011年,2021年曾两次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挖掘文化根脉,弘扬民间艺术。牟定彝族左脚舞,彝语称“咕遮”,古名堕左脚,是彝族群众在长期的刀耕火种生活和习俗中形成的以娱乐、交往、健身为目的,以歌、舞、乐活动为内容,并包含了彝族群众对天、地、日、月、火、虎、原始、自然崇拜及诸多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性传统舞种。关于左脚舞的起源,有史料痕迹研究认为产生于土著彝族的2000年前原始社会时期,经过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才形成相对固定的左脚舞歌舞乐跳法和唱法。其次是关于左脚舞的由来,经文化部门收集整理,从彝族“梅葛”史料和口头传说得出并归纳为“远古时牟定坝子由于恶龙作怪,导致洪水成灾,彝族阿里和阿罗率众到龙潭制服了恶龙,并在龙潭上连跺了三天三夜的左脚以示欢庆和纪念,年复一年代代相传至今”。

牟定县被称为左脚舞之乡,一年四季节日不断,歌舞不息。彝族左脚歌舞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无论是农村的婚宴礼仪、节日喜庆,还是在县城的各个文化广场,甚至公路桥头,都能看到青年男女跳左脚舞的影子,听得到上年纪的老人“唱调子”的歌声。左脚舞在矣定县境内已家喻户晓,左脚调已人人传唱,覆盖了整个楚雄地区、影响力扩大到省内外。彝族左脚歌舞表演已成为了昆明、楚雄等地公园和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牟定彝族左脚舞”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

高位推动发展,培树文化品牌。牟定县持续着力建设“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打造彝族左脚舞文化精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融资、全民参与的方式,办好每年一次的以左脚歌舞为主的民族传统盛会“三月会”。2009年,牟定县“万人同跳左脚舞”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左脚舞和彝族祝酒通过各种传媒成功推向社会,并在州内外、省内外掀起了一股左脚舞风暴。在文化载体的建设上,将左脚舞民族文化元素与县城建设相结合,在县城和乡镇集镇地建成多个左脚舞文化活动广场,在县城东北片区规划建设了独具左脚舞文化特色的化湖水体景观,左脚舞广场,化湖人家、化湖印象、时代龙庭等商住小区,化湖酒店和左脚舞文体中心建设项目;老城区拆迁后在县城中部建成了茅州古镇,集最大程度地融合了彝族左脚舞民族文化元素,打造了一个有记忆的特色旅游小镇;在县城东南片区规划建成了“彝和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加大了对左脚舞文化节的打造力度,“彝和园”按照旧时的三月会模式,建成了三月街、古戏台、左脚舞广场等各类公共设施,成为了多次的左脚舞文化节的主办地。

文化部门深入挖掘整理、编撰、出版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民族古籍丛书,出版发行了《高山头上茶花开》左脚调精选光碟、左脚调精选80首等一批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音像书刊制品。出版了《牟定我的家》系列文化丛书,《彝人天堂》系列文化丛书(该书由《化佛传说》《踏舞天堂》《鼎食匠乡》《山灵水韵》《一地风俗》五本书组成)。

多年来,以节庆促发展融入牟定经济社会发展每一个角落,左脚舞民族文化节期间开展千人同奏左脚调,万人同跳左脚舞、左脚调歌手大赛暨民族民间才艺展演、左脚舞文化论坛、民族民间文化巡演等异彩纷呈,旨在以节促发展,以发展促节庆,借势造物,提高牟定政治、经济、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传承保护,发展民族工艺。深入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培训工作。近年来,牟定县在抓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调查、申报和命名工作的同时,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次深入蟠猫、凤屯、江坡等彝族聚居地,举办彝族刺绣、“玛咕”舞、彝族“梅葛”,左脚舞歌、舞、乐技能传承培训班。并先后在县城茅阳一小、腊湾民族小学建立彝族左脚舞传承基地,编创了左脚舞课问操,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及推广。发展壮大乡村两级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县人民政府以县城为中心,以开展全县首届新农村文艺节目汇演为契机,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业余左脚舞表演队加快发展。目前,农村文艺演出队已覆盖全县89个村(社区),共有各类表演队144支,其中:左脚舞表演队117支,有腊湾“玛咕”舞民间艺术团1支,传统金钱棍表演艺术团1支,花灯协会,山歌艺术团各1支。

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牟定县有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7项,代表性传承人146人。完成“五匠”微视频拍摄和5个州级保护项目、3个省级保护项目申报,并通过公共文化云、门户网站、其他数字文化平台线上展览传播。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品。牟定被称为“工匠名乡”,“五匠”俱全,传统手工艺较为发达,历史上曾出现过手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目前文化产品、手工刺绣、民间工艺品、铜制品、石雕等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其中大多是左脚舞文化的产物,如以彝族服饰为主的彝族手工刺绣产品乐器有龙头八方四弦琴、京胡、过山号等。民族手工刺绣品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使用和收藏价值。牟定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种类较多,有面塑、扎编、根雕、石雕、铜、铁、银器制作等,其中铜器制品远近闻名。

作者:杨成芳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陈明海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