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多彩云南•文旅 >> 内容阅读
云南东川讲好“五铜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稿件来源: 东川区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4日 16:12:39

云南省东川区素有“天南铜都”之美誉,东川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铜资源、铜工业、铜文化交替演进的文明史,更是在党领导下各族同胞的团结史、奋斗史、融合史。近年来,东川深入挖掘现实、历史典故,通过“五铜故事”讲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实践,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讲好志“铜”道合的故事,赓续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东川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始设郡县,是拥有古代、近代和现代产业文明的地区,“滇铜京运”“铜运古道”是东川的历史写照。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聚为一体,源自长期交往实践中广泛认可并实践的中华民族精神。建国初期,东川铜矿建设被列入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重工业部提出“全国支援东川”的号召,全国各地的专业技术干部、工程技术人员、钻探工人及寄希望祖国富强的热血青年奔赴东川,在百里矿区展开了声势浩大而又艰难繁重的“万人探矿”,涌现许多各民族优秀代表,如原东川矿务局筹备处处长、首任副局长谷佑箴(白族),原东川矿务局高级工程师冉端岭(土家族),原东川矿务局矿工、全国劳模龙应柱(壮族)等等。在矿山的发展和建设中,各族同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共同团结奋斗,生动诠释了“头顶青天 脚踏云海 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的爱国情怀。东川区依托“铜山”宣讲团,通过亲历者、见证者,着重讲好为支援国家建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甚至流血牺牲的故事,感恩老一辈建设者的奉献与付出,涵养各族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感,不断凝聚起推动东川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讲好“铜”心战贫的故事,凝聚共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工作理念。东川曾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区委选派144名科级包村干部,组建14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选派驻村工作队员664名。在此基础上,还选派区级机关干部组成的815人驻村扶贫“先锋队”。千余名扶贫干部,为了兑现承诺、为了群众脱贫,与10余万各族群众团结一心,顶烈日、战酷暑,冒风雪、踏泥泞,夜以继日、连续作战,做到了齐心协力、全力攻坚。2019年底,全区28655户10434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省深度贫困县中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2020年,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在脱贫攻坚战中,汇集了“团结一致、苦干实干”的“铜”心战贫力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战友,已故扶贫干部吴国良同志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乌龙镇坪子村身残志坚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文明家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点名表扬。近年来,东川区用好用活发生在身边的奋进故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励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不断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精神力量。

讲好山海协“铜”的故事,唱响同心筑梦的昂扬旋律。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上海市普陀区聚力东川,贯彻“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为要”的结对方针,形成横向协同推进、纵向深化拓展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上海市普陀区累计对口帮扶东川区资金4850万元,帮助实施协作项目8个;普陀区四家单位与东川区四个乡镇(街道)结对帮扶,累计捐赠帮扶资金1000万元;选派教育卫生专家赴东川开展“组团式”帮扶,实施“三个一百”党政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教育卫生骨干培养计划;创新打造“同心圆梦向未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工作品牌,建立青少年交流合作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云品入沪”活动,累计带动东川地方农特产品销售1011万元。今年以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共帮扶资金1150万元,支持实施项目9个。围绕东川花椒、花生、大洋芋等特色产业,双方达成全产业链帮扶合作意向,首批超临界萃取项目落地东川,首个太空育种项目实施,真正发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作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合作交流、产业帮扶、群众增收、文化交融、空间互嵌,培育情感纽带,山海协“铜”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凝聚一个情感相依、团结奋进的共同体,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了山海情深、守望相助、同心筑梦的昂扬旋律。

讲好向绿“同”行的故事,激发攻坚克难的强大动能。近年来,东川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实现了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岭的蝶变,治沙、治水、治山、治矿“四治”模式的推广和运用,使东川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来,东川共实施人工造林29.8万亩,草原修复6.8万亩,森林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38%,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0.77%上升到2020年的40.55%。如今,东川的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昔日的泥石流荒滩变成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荒滩变良田,蒋家沟泥石流沙滩奇迹般变成了良田沃土,冲积扇上2600多亩高稳产农田稻香禾旺,沃野连天。荒滩变园区,昔日泥石流荒滩上崛起了亚洲规模最大、科技领先的正大集团300万只蛋鸡养殖场;建成云南最大海绵城市新型建材现代化生产基地,把尾矿、废石、冶炼渣变废为宝。荒滩变乐园,在泥石流沙滩上开辟汽车越野赛道,打造国际性泥石流越野车赛,今年“五一”期间,东川车赛以“趣玩东川,续航远方”为主题,探索“以赛促融”搭建旅游促交流交往交融新平台,四海游客纷沓而至,各族同胞欢聚一堂,创下了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的大单。东川大地呈现“天南铜都舒画卷,绿色蝶变新家园”的美丽景象,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讲好“铜”都三宝的故事,打造民族团结示范与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发展新样板。近年来,东川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既重视解决“口袋”的问题,也重视解决“脑袋”的问题,物质和精神方面一体统筹推进,让各族群众共享美好生活。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东川区以“产业项目攻坚年”为突破口,着力做好“土特产”三字文,念好“培改调”三字经,念好“培”字经,聚焦东川大洋芋、早熟大蒜等进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强农特赋能,培育“东川大洋芋”品牌,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力培育市场主体、培树特色品牌,让“土疙瘩”变成各族群众增收的“金疙瘩”;念好“改”字经,在设施改善和农村改革上下真功,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建立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将更多农产品生产加工项目纳入全区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清单,围绕肉制品加工、预制菜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强化跟踪服务,支持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今年现代化设施农业建设超过1000亩;念好“调”字经,全力调优结构、调大规模,打造小而特、特而优、优而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构建“1+N”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实施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10亿级农业特色产业,配套建设养殖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一县一业”花椒产业园、果蔬产业园等六大产业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推动东川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与乡村振兴同向发力的的产业振兴之路,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云南的长期和谐稳定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谐秩序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云南的显示,东川的发展历程是云南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缩影。我们靠团结奋斗走过了万水千山,伟大梦想还需要伟大奋斗,我们还需勇毅前行,新征程上,要牢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我们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来源:东川区委统战部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