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多彩云南•文旅 >> 内容阅读
绿美西畴·同心筑梦丨厚植民族团结沃土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全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07日 16:32:11

“东升东升,东方红,太阳升。”西畴县兴街镇东升村是一个曾获得毛泽东同志批示的地方。漫步村中,绿树葱茏,民居错落有致,特色墙绘引人注目……

漂亮的东升村.jpg

漂亮的东升村

看着眼前的东升,很难想象它原来的模样——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石漠化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

“路不好走”“日子苦,生活环境很差”“人居环境差,产业发展薄弱,集体经济效益也差”……谈起曾经的东升村,村民们难以忘记。

一锤锤敲、一处处刨,各族群众硬是在东升村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诠释着“西畴精神”的内核。在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东升村大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成为一个集现代农业、全域旅游、文旅融合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一个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篇章的红色教育基地。

据东升村党委书记骆瑞才介绍,现在的东升村已经完成道路提档升级、排污排洪管网、水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等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夯实发展乡村旅游的物质基础。

“现在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们不用出门就能在家门口赚钱,日子越过越好了。”今年60岁的村民陆仕荣,对今非昔比的生活感到无比开心。

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东升村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发展,各族群众在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畴县各级科技人员130余人每年开展送科技进村寨、进田间活动,受益群众2.6万余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山上不栽树,喝水跑远路;坡地不垒埂,种粮要贴本;育得青山在,功德传后代。”写在东升村江龙村民小组院墙上的这句顺口溜,是江龙村脱贫致富的秘诀。

曾经的江龙村,是远近闻名的“口袋村”“讨粮村”,村子四周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

面对严重的石漠化,生态治理该怎么做?江龙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率先在西畴县探索石漠化治理,开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也正是在江龙村的基础上,西畴县探索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

为寻找发展之路,20世纪90年代,在退休教师刘超仁的带领下,江龙村各族群众开始种植柑橘。经过不断的学习、培训、考察,江龙村发展起了柑橘优势产业。

几年间,柑橘真正成为了江龙村的“致富橘”,2022年,江龙村橘子收入超千万元,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同时,江龙村积极带动周边达戛、南丘等村民小组种植柑橘,甚至还有10多个种植技术好的村民,远赴麻栗坡县租地种植了几千亩柑橘。

在青山绿水间,东升村各族群众的腰包鼓了,成为西畴县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西畴县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东升村的嬗变并非个例。

据介绍,西畴县围绕“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原则,积极探索基层“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模式,提升基层群众自治水平,围绕“产业引领绿美,绿美反哺产业”的思路,牵好产业兴旺“牛鼻子”,新能源产业集群签约落地、标准厂房开工建设,澳洲坚果、万寿菊等绿色产业迅速发展,持续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建设等,多举措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前进。

同时,充分挖掘“西畴精神”和回归文化、太阳文化、民族文化等西畴特色地域文化资源,塑造西畴形象品牌。通过在东升、汤谷等景区举办“美丽乡村·潮玩年货节”、西畴“女子太阳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的同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进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是西畴县兑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庄严承诺的有力实践。

下一步,西畴县各族干部群众将铆足干劲、接续奋斗,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携手努力绘就一幅幅乡村美丽、产业振兴、百姓富裕、民族团结的美好图景……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胡娇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