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多彩云南•文旅 >> 内容阅读
奏响非遗音乐时代强音
稿件来源: 云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6日 14:53:57

音乐是人类跨越地区、民族、语言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云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民族文化百花齐放、非遗音乐多彩鲜明。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大会系列活动举行,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们将共聚昆明,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探讨音乐传承发展,共谱友谊乐章。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jpg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被誉为“东方小夜曲”,1953年,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黄虹唱遍大江南北。2011年,以《小河淌水》为代表的云南弥渡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来,《小河淌水》响彻海内外,被改编成芭蕾舞剧,成为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歌曲……在湖南卫视大型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中,吉萨莎玛和周义晨演唱的《弥渡山歌》曲调轻快,高潮部分充满张力,既唱出了传统民歌的神韵,又唱出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中的一种,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记录和传授元阳梯田耕作时令和技巧的重要载体。2015年,以《哈尼族四季生产调》《哈尼哈巴》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创作的原生态歌舞《哈尼古歌》,亮相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半年时间、千余场演出,观众逾百万人次,在海外掀起一股云南民族文化风;2019年,《哈尼古歌》赴京演出,传承千年的古朴曲调再次展现出梯田“交响乐”的魅力,收获如潮好评。《哈尼古歌》的创新演绎实现了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创造性转化,为非遗音乐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全新借鉴。

彝族海菜腔是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石屏彝族海菜腔不仅唱响全国各地,更唱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除在省内建立多个非遗传习所和传承点外,相关文化主管部门还积极开展培训班、民俗歌舞展演、非遗进校园等活动,使海菜腔的教学范围从基层乡村,拓展到城市中、小学及大学校园。

海菜腔的声名鹊起源于2006年的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彼时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用海菜腔原生态唱法打动全场,并获金奖。如今,李怀秀、李怀福非遗传习所在社交平台开通了教学直播间,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坚守着海菜腔的传承之路。与此同时,省内一些艺术家与文艺团体也在对海菜腔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编排和创新性演绎,著名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中就不乏海菜腔的身影,令人耳目一新,激发起更多人对海菜腔的浓厚兴趣。

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各世居民族在长期交往交融中,形成了颇具共性又特色鲜明的音乐类型,除弥渡民歌、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彝族海菜腔外,云南省国家级非遗音乐还有傈僳族民歌、独龙族民歌、洞经音乐、姚安坝子腔、剑川白曲等。非遗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既要坚守传统技艺的根和魂,也要兼顾文化创意和市场演绎的积极探索,才能迸发新的生命力,活起来、传下去。

云报客户端记者:秦明豫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