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多彩云南•文旅 >> 内容阅读
民族风情 跃动绿春:长街古宴迎客来 激发文旅新动能
稿件来源: 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5日 18:26:44

四时更迭,岁月流转。层层的腊姑梯田褪去金黄,披上五彩斑斓的外衣;桌连桌、凳连凳,蜿蜒数里,万人齐跳乐作舞,沸腾山巅之城。此时,绿春之美,在山川的生态盎然,在人文的风情跃动。

哈尼族的毅、彝族的火、瑶族的艳、傣族的俏、拉祜族的刚……绿春世居多个民族,多年来积淀下古朴厚重、热情奔放的民族文化,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6.45%,是全国哈尼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方,有哈欧、白宏、腊咪、卡多等32个支系,构成了当地多姿多彩的哈尼文化。

近年来,绿春县大力保护民族文化,发掘、利用文化内涵,全面打造“绿水青山·四季如春”文化生态旅游新高地。

11月,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旅游节如期到来,展示多彩厚重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交融,带来发展活力,更展示绿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勇于进取的生动实践。

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

2004年,绿春哈尼族长街宴摆桌2041席;2023年,摆桌4065席

2022年,实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84场

在云南省第十三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绿春县《祈祉》等4个节目获两金两银好成绩

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88亿元,同比增长2.6%

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分别达100%和85%

实施大兴镇松东牛弄等“党建引领、六村同创”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半坡乡二甫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精品村,大黑山镇马鹿塘新村等6个自然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美丽村庄

森林蓄积量2167万立方米,自然湿地保护率70%,空气优良率100%

悠悠历史 保护传承焕发光彩

迁徙、梯田、茶与马帮,栩栩如生的浮雕展现出哈尼族传统文化特征;古朴的歌谣、农耕文化物件、不同支系的民族服饰,12个展厅再现了世界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习俗,原始宗教观念。作为全省首个以哈尼族文化为主的博物馆,绿春县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哈尼族用于生产、生活、宗教、纺织等的物品3142件。

“开设博物馆,是为了做好哈尼族文化研究、保护、传播工作,除了提供讲解服务外,还通过播放视频、服饰展演等形式,活化利用博物馆资源,传承弘扬哈尼民族文化。”在博物馆工作多年的讲解员陶秀玲向记者介绍,借助博物馆平台,绿春民族服饰展、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摄影展、绿春县民族团结创建成就展等展览,让群众了解绿春文化、爱上绿春之美。

民族风情展演

从青藏高原走向四川盆地,由四川盆地来到云贵高原,辗转大理,移居昆明,直至红河南岸,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迁徙历史。千年来,哈尼族人凭着勤劳与智慧,开垦出蔚为壮观的哈尼梯田,创造出充满生命力的“同尼尼舞”。

一直以来,绿春县十分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工作,加大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查,抓好非遗资源的挖掘和申报工作。截至目前,绿春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1项,有非遗传承人87人。哈尼族叙事史诗《都玛简收》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众多文化保护工作者与时间赛跑,搜集、保护与发展民族服饰、歌舞等,留存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记忆。

在大兴镇坡头村诺玛阿美哈尼服饰传习馆内,几位绣娘跟随省级非遗传承人白玉收飞舞针线,精巧的刺绣图案逐渐跃然眼前。自建馆以来,该传习馆已培养了百余名纺织工艺传承人,并通过工艺技能竞赛、外出交流展览等形式,不断传承弘扬绿春服饰手工艺。

绿春县文联主席、诺玛阿美哈尼服饰传习馆创办人白者黑一直以来从事哈尼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他表示,转化文化成果能成为文化“活起来”的有力推手,而节庆活动则是增加文化产品附加值的可选之路。

哈尼族“干通通”(十月年)、“矻扎扎”(六月节)、“昂玛突”(祭寨神节),彝族火把节,瑶族“度戒”……大大小小的民族节庆,不断丰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展示丰富的民族文化,让绿春这座云上之城如锦绣生花。

五彩霓裳 文化经济双重奏

在绿春的街头或田间,身着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成为这座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哈彝服装工作室位于绿春县大兴镇全星商贸城内,女主人马梅华正忙着招呼客人。“马上就要举办长街古宴了,来买衣服的客人很多,只能白天做生意,晚上赶制服装,每天都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马梅华笑着说,和平日相比,每天店里的收入能增加四五千元。

自2004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有限公司认证为“天下最长宴席——长街古宴”以来,云南·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已连续举办16年。长街古宴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绿春各族人民一同穿上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共同庆祝节日。一同举办的大型哈尼服饰系列产品展销会,也深受游客喜爱,每年销售额达100万余元,拉动当地民族服装产业发展。

千百年来,哈尼群众用一双巧手,以色彩斑斓的丝线勾勒出民族生生不息的画卷。马梅华作为民族传统服饰创新的代表,将现代与古典、多民族服饰精华相结合,融入刺绣、色彩等哈尼传统技艺,制作出一系列有风格、有创意的产品,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更打开了市场,远销上海、广东等地。

如今,绿春哈尼服饰产业正逐步迈上“协会(合作社)+会员”的合作化发展之路,全县共有哈尼服饰文化企业(经营户)35家(户)、哈尼服饰协会1个。

长街古宴的辐射作用不止于此,以节造势,绿春人气满满。今年长街古宴即将举办,绿春县城的旅馆酒店基本已处于满房状态。“酒店共有93个房间,早在10月中旬就被订满了。”绿春东仰大酒店前台工作人员白曲燕说。

“长街古宴是哈尼族以饮食为主的过年方式,它已经成为挖掘绿春民族文化内涵、展现绿春形象、推动绿春发展的窗口和平台。”绿春县节庆办工作人员表示,今年长街古宴将开展歌舞晚会、民族文化展演、旅游促销、经贸洽谈、招商引资、民族文化论坛等20项系列活动,为绿春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多彩民族 文旅融合蓄势待发

驾车从县城沿元绿二级路向上爬升,四周逐渐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包围,不到半小时,便来到戈奎乡埃倮村委会虾巴村。沿石阶而上放眼望去,连片的茶山、八角、黑老虎种植园生机盎然,成群的麻鸭在梯田里嬉戏打闹。

今年以来,虾巴村挖掘农耕稻作、美食、歌舞文化,流转群众土地420亩发展经济作物,探索出“基层党组织+农户+企业”合作模式,打造以劳作体验、露营、微长街宴为主的农文旅示范村,共带动务工人员1.5万人。

“祭龙”仪式神秘独特、棕扇舞欢快热闹、戈奎魔芋做工精细。古朴悠远的历史文化与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在这里相遇,原生态的自然美景与触动舌尖的浓郁乡味在这里散发出诱人气息。今年,戈奎入选2023年至2025年度“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通过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吸引人员回流,为当地传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众多体验感丰富的项目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感受乡土情缘,助力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戈奎乡党委书记白永生介绍,借助本次长街古宴,当地还将推出探秘徒步活动,持续展现虾巴良好的生态风貌与独特民俗文化。

绿春县副县长李吉芳说:“长街古宴体现了哈尼族人民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是整个哈尼民族农耕文化的缩影。如今长街古宴已成为宣传绿春的文旅品牌。”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绿春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该县以核心景区、重大项目、重点村镇、优秀作品为载体,打造和美村庄大兴镇牛弄村,完成三猛乡腊姑村茶旅融合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等,加快形成融合发展新举措、新机制、新业态、新模式,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着力构建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2023年上半年,绿春县共接待游客99.7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20%。

“为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绿春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优势,利用各民族节庆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等资源,继续做大做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李吉芳说。(刘宇丹)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