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探索与理论 >> 内容阅读
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4日 11:05:43

【背景】

在近期举行的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两个阶段比赛中,红河学院体育学院选派精兵强将,代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参加吹枪、高脚竞速、板鞋三个项目的角逐,青年学子们在比赛中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成绩喜人:吹枪九个小项中荣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高脚竞速七个小项中荣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2个;板鞋竞速七个小项中,包揽7个一等奖,荣获3个二等奖。

2116773590.jpg

​红河学院体育学院学子在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奋勇拼搏 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视察时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红河学院体育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学院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依托,让民族体育项目成为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在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长效机制,凝聚起广大师生团结友爱、奋勇拼搏的强大合力,为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在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两个阶段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正是红河学院体育学院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为契机,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抓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出的硕果。就如何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河学院体育学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学科融入,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育人体系。

成就大业,首在育人,学校的任务就是培育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的重要特征和使命要求之一,就是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推进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红河学院体育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党的创新理论强化广大师生的思想武装,将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政课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课程中,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激励青年,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历炼青年,在各族青年学生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把个人的理想志向同学校同国家联系在一起,让民族体育项目中团结协作的精神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和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在人才培养中引导青年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真正成为堪当时代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006年,红河学院体育学院教授陈辉带领学生做高脚竞速(双拐)教学视频,制作校本教材讲义,并将其纳入红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这种模式推广了高脚竞速的人才选拔,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从2007年至今,学院已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近3000人。除高脚竞速,陆续将板鞋竞速、独竹漂、民族健身操等民族体育项目也纳入教学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尝试,探索总结出民族传统体育“教—训—赛”循环往复、不断促进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创新方法体系。让广大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增强了师生们的文化自信。

二是开展专题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形有效。

学院根据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要求,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鲜红底色,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始终坚持把贯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师德师风的主要内容,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对广大教师进行宣传,提升业务水平。学院还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经验。学院的“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育人体系”获评云南省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让广大教师队伍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宣传队。这种比学赶超的风气不断提升着体育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水平。

三是丰富教育实践,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行合一。

坚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鲜红底色,依托党支部、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组织平台,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共同参加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学习,发挥当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的功能。体育学院教师党支部到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蒙自查尼皮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体育学院工会组织全院教职工参观蒙自市文旅基地,沉浸体验了民族村寨的巨大变化;开展“喜迎七一 为党庆生”新党员入党宣誓暨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举办“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进一步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激发了学生党员团员的爱党爱国之情,增强了青年党员和团员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鼓励青年党员团员在奋进新征程的道路上,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四是突出文化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春风化雨”。

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学院坐落于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红河州,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院师生也是多民族共同构成。作为民族地区的体育学院,学院承载着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重任。为此,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积极为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创造条件。可喜的是,2021年,红河学院被云南省体育局、省民族宗教委批准为首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且承担板鞋、高脚竞速和独竹漂三个项目的传承科学训练工作。学院每年定期举办独竹漂运动会,在学院的“十四五”规划中,舞龙、蹴球等项目加入了红河学院的运动会,推动全校师生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极参与民族体育项目。

五是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深走实。

学院实行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促进各族学生共学共进。在体育训练比赛中,各民族的队员在一起学习锻炼、比赛切磋,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承办校运会等活动,促进各族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相互欣赏。民运会不仅是竞赛更是各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台,各民族文化百花争艳,各州市特色文艺表演、风俗饮食文化等的交流,让各族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历史,认识到56个民族一家亲,展示自我风采,增强民族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通过参加州民运会、各种级别的邀请赛等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贡献。

六是树立法治意识,坚守民族团结创建法治底线。

所有体育项目都是规则性极强的项目,民族体育项目也不例外。在民族体育项目的训练和实践中,积极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规则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切实增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云南种类繁多,精彩纷呈的民族体育项目是云南的一大亮点,它既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也有时代特色的现代传承,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红河学院体育学院根植于红河,服务云南,今后将继续打好民族传统体育这张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行动方案继承和弘扬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把学院打造成为全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育人的示范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青年学子厚植爱国情怀,成为民族团结的拥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万宇 易中周 王晓虎 方成军 罗佳银,单位系红河学院体育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