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探索与理论 >> 内容阅读
提升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实效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2日 17:18:19

​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要推动融合式、沉浸式、互补式、并联式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实效。

促进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要在思政课程上进行,还要融入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等课程关键环节,多渠道、全过程、全方位开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优化课程结构、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有感召力、说服力、凝聚力的理论和实践,切实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志向。

重视沉浸。沉浸式教学是在智能技术支持下,以促进学习者身心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教学形态。其构成要素包括可交互的立体学习场景、互动的师生关系、开放的时空结构、智能化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展开方式、数据驱动的学习评价等。

教师是沉浸式教学的主体之一、是“传道”的关键,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要对各类课程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要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准的授课教师,还要培养具有较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金师”。授课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和方法,善于使用沉浸式教学手段,从情感共鸣、价值认同、使命认同、责任担当等方面丰富内容、提升效果。

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可以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机构,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把相关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讲清楚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讲清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讲清楚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

加强互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目标都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教学内容、方法、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

思政课程有结构性、体系性和程式性等特点,课程思政不是专题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固定模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催生了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要利用多样化的途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结合专业特点和知识结构,促进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做好并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所有高校都要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民族高校具有深厚的民族学专业基础、丰富的师资,是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他高校要充分挖掘各专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结合点,与民族高校建立联系,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做好这项工作。(作者:郝彧,单位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