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探索与理论 >> 内容阅读
多语种历史文献在民族史研究中的意义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6日 10:50:5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联系日益密切,统一性、整体性不断加强,逐渐凝聚成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大量以不同语言文字记录的文献,是民族史研究的宝贵资料。

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出现了有关民族的记述,甲骨文、金文、先秦诸子以及《山海经》等先秦文献中,就包含着丰富的民族史资料。秦汉以来,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对边疆的开发,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和交流进一步加强,有关周边民族的知识日渐丰富。《史记》开创了为各民族撰写传记的体例,此后历代相沿,“二十四史”中绝大多数都有关于少数民族的传记,多民族历史书写的传统在中国历史著述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有关中国民族史志的专门文献,如《吴越春秋》《越绝书》《华阳国志》《蛮书》《大唐西域记》《蒙鞑备录》《黑鞑事略》《西域番国志》《秦边纪略》《西域闻见录》《新疆回部志》等,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民族资料。此外,散见于方志、会要、文集、笔记、碑铭、谱牒、野史中的各种民族史志资料也非常丰富,不胜枚举。汉语历史文献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全面性,涵盖了整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时段,是探讨中华民族凝聚发展历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宝贵资料。

中国历史文献既包括数量巨大的汉语文献,也包括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如蒙古语文献、藏语文献、满语文献、维吾尔语文献、彝语文献、傣语文献等,以及大量今天已不再使用的古文字文献,如契丹文文献、女真文文献、西夏文文献等。这些多民族语言文献资料是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形成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反映了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对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此外,域外历史文献,如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语言文献,也保存有大量与中国民族历史有关的重要资料。

多语言历史文献资料有多种形式,载体丰富多样。从形式上看,既包括官方档案文献、经典史著、地方史志,也包括个人笔记、诗文,还包括社会大众的各种传说、神话故事等。从载体上看,既有文字的,也有无文字的,包括各种艺术作品、图像资料等。

历史文献不仅是对历史时期民族发展进程的记录,还反映了文献书写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程度、认知视角、书写动机与作用,以及所处的时空背景、民族关系等。综合利用多语种历史文献,特别是形成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通过对多种语言、多种不同书写传统所形成的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挖掘出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事实,还能解读出历史书写行为的文化因素及认知差异,揭示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动力,以及反映在文献书写中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和共同体观念,进而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因、规律与趋势,促进民族史研究创新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走深走实。

作者:刘正寅(系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员)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