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探索与理论 >> 内容阅读
用好红色资源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1日 15:52:32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运用,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红色资源汇聚多种功能和价值于一身,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保留下来的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等各种实体性物质形态,也包括沉淀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红色资源具有价值塑造的特性,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红色资源记录了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这一宝贵资源,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塑造功能。对于个体而言,一方面,是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人们通过学习、参观等方式,了解党带领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切身感受红色资源中蕴藏的精神力量,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而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是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党的百年奋斗中,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从多方面引导个体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斗志。例如,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举办了“讲英雄模范故事·绘民族团结华章”专场宣讲,将英雄故事与抗战精神、民族精神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并潜移默化地在精神、心理、人格、行为塑造方面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红色资源具有精神传承的特性,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依托。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力量之源。很多红色资源都诞生于革命年代,是祖国遭受前所未有苦难时各民族团结一心、奋起反抗历史的呈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读懂红色资源寄寓的红色情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各族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文化属性,是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红色资源具有思想引领的特性,是新时代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的重要资源。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特有思想文化和精神力量的凝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现实映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例如,上海市依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举办了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生动诠释了“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大力弘扬和宣传红色资源及其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可以采取讲故事、微课堂等多种形式,将红色教育有机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依托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红色资源可视化,以沉浸式体验深化各族群众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理解;鼓励微观化、个体化的民族精神叙事,以小故事折射大事件,加深各族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自觉。

作者:董淑萍(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