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探索与理论 >> 内容阅读
民心相通语境下民族文化多向度对外传播——云南的实践与创新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1日 15:53:25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并与泰国相邻,以文化为桥梁和纽带,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文化成为超越时空、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交流沟通媒介,有助于促进各国民心相通,赋能“一带一路”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近年来,云南利用地缘优势,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叙事体系,提升民族文化传播力和传播效能,以文化产品和文化交流为媒介,创新文化传播渠道,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增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开展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经验。

向世界讲好七彩云南故事,逐步形成“双向奔赴”的良性文化宣传交流合作。建立全省对外宣传联席会议机制,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挂牌成立,举办7届“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媒体定期互访”活动、8届“南亚东南亚主流媒体云南行”活动、2届中缅媒体双城论坛;云南新闻出版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了16个实体书店、华文书局、胞波书社、“国门书社”。云南澜湄国际卫视成功入网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等澜湄流域国家;云南广播电视台在老挝、柬埔寨落地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TMB),实现这一技术标准首次落地国外。2016年,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柬文《高棉》外宣期刊,多语种网站“云桥网”、多语种“澜湄趴”新媒体公众号等外宣刊、网、新媒体平台,成为东南亚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增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以文体文旅交流,促进各国人民交往交流,真正做到了艺术无国界,文化有共识。以“七彩云南·世界共享”为主题的2022年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云南艺术家以“云端”方式呈现了歌曲、舞蹈等精彩节目,掀起“云南热”。举办4届澜湄视听周,加强澜湄国家文明交流互鉴。成功打造“跨国春晚”“一马跑两国”“美丽云南·香格里拉”“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中缅胞波狂欢节”等边境文化活动,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亚洲微电影节”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云南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民心相通为指向,开展民族文化走出去,探索和创新交流合作的新方式,多向度提升民族文化传播的效能。

以多元传播主体,塑造“可亲、可信”的传播效能。2023年举办的第四届澜湄视听周,开展节目互译展播、澜湄媒体合作系列专题活动、“吉祥star”青年短视频创作营等活动。视听周期间,开展多场直播活动,采访来自不同国家的媒体人、艺术家。“吉祥star”青年短视频创作营活动面向青年学生,尤其外语类学生和来华留学生,组织他们进行直播创作,进行直播展示。播出以云南少数民族非遗体验为主题的视频《“Z世代”眼中的七彩云南》。节目邀请来自孟加拉国、美国、斯洛伐克、阿富汗、德国、泰国、马达加斯加、荷兰、缅甸9个国家的视频博主和留学生,以他们的视角讲述云南各民族非遗项目和其中的故事,系列节目以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越南语和泰国语5种语言译制播出。这一系列活动转换了传播的主体,以外国人的视角来讲述云南故事、中国故事,取得了积极的文化传播效果。

以“民心相亲”的情感基础,开展民族文化交流传播。云南与周边国家的跨境民族,历史上同根同源,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同,信仰同一个宗教,虽因历史上不同民族的迁徙而分别居住于不同的国家,但山水相连、通道众多的地域特点和亲缘关系的人文特点,并未割断他们之间相互往来、走亲串戚、通婚互市的紧密联系。文化亲缘关系是文化对外传播的独特优势,通过民族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讲好云南及中华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讲好中国宗教和顺故事,中华民族与全球各族人民声息相通、休戚与共的故事,让中华文化成为全球普世文化中的有机成分和重要部分。

以民族文化积淀,发挥“文以化人”的文化力量。突破跨国文化传播的传统局限,利用云南民族成份多、民族文化多元所产生的吸引力和文化差异性产生的文化震撼,因势利导以多种传播力量,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传播效能。云南各民族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深邃的宗教文化、多样的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资源最丰富、形态最多样化的地区之一,具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积淀厚重、地域文化特色浓郁、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特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之所以广泛流行、传承不衰,是与其具有聚合认同、记述传递、交往实用的作用有很大关系。面对国际传播的新要求,提高云南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提升开发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质量。在“走出去”战略规划中培育民族品牌文化产品,打造并培育境内外民族认可的民族文化精品,云南传统的少数民族演艺有傣剧、壮剧、白剧、彝剧等,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近年来不断开展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新和改革,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和发展文化产业,走出了保护和创新并重的成功路子。

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创新建构民族文化传播话语体系。云南省民族文化交流传播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和介质研究,尤其关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和个人自媒体的传播,与互联网时代视觉文化表征方式。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要倚重视觉表征,借助视觉等综合感官来建构受众文化认知,凸显民族文化话语体系特性,构筑新的民族文化传播话语体系,提高民族文化传播效果。避免过去宣传话语中大而空泛的宏大叙事模式,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民心来重构叙事,以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讲述人们关心的故事、“小而美”故事、有温度的故事,多角度、多视野向海外观众讲好中国故事,如第四届澜湄视听周“吉祥star”青年短视频创作营,确定的直播创作主题是“游、食、韵、情、记”,都是围绕人们关心的身边事,侧重个人体验的内容,这样的文化宣传作品,更能够吸引眼球,引起各国人民的共鸣和兴趣。

云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为民族文化在沿线国家传播所提供的有利契机,不断增强与各国的政治互信、增强文化共识,以民族文化多向度传播,不断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睦邻友好,亲诚惠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谭玉婷(作者系云南省民语委副研究员)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