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探索与理论 >> 内容阅读
多维度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解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8日 10:44:3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根植于中华大地上各族人民的社会归属感、面向世界华人的文化归属感,是国家认同的更深层次表达,是各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这是中华文化绵延不衰的动力源泉。

首先要从“多元一体”的理解认知上进一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国瑜先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发表过《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演讲,对我们今天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启示颇多。对中华民族历史的研究解读,就是要从王朝史观中跳出,不以历史上数个王朝的更迭而代替整体中华史、中国疆域,要将视野放在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看历史、读历史、讲历史,认清主干与枝叶的关系,并以此构建中华民族、中国的概念,真正理解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历经万年演变、数千年融合,无论是空间上、时间上,形成了当前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其次要从“共同体”的理解认知上进一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共同体的解释比较多元,笔者更认同共同体就是利益共同的表述,其中包含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等。在同一制度、同一疆域、同一主体文化下,随着国力不断增强、社会繁荣稳定,国家整体向前发展、文化多元包容,只要在“我是中国人”的认同下,求大同、存小异,从“石榴籽”紧紧相拥的表述,升级为“石榴汁”密不可分的内涵,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合理解。

第三要从“差异性”的理解认知上进一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文化上与经济上等方面的差异性客观存在,且短时期内不可能消除,否则既不唯物,也不辩证。对于在哪些领域存在差异性,习近平总书记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文化领域上就是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不能固化、强化其中落后的、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因素。在尊重包容基础上,更注重在法律制度、通用教材、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经济领域上立足云南禀赋,比如宁洱县的“碳汇”试点工作已取得实质推进,涉及210户林农户均可增收2400余元,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出新路径,助力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各族群众迈向共同富裕。

第四要从意识形态的理解认知上进一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主线、是方向,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而不是一项具体化的工作,云南的各项工作都要向此发力、聚焦,各项工作都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某个方面的具象表现。在实践工作上,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名中体现冠名、部分词语上,更重要的是在内容、内涵中围绕主线、体现主线,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各族人民理解“四个与共”、强化“五个认同”。

作者:李冰洁(作者单位系昆明市西山区委宣传部)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