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内容阅读
团结之花绽放古里卡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31日 11:21:35

古里卡2.jpg

古里卡村的升国旗仪式


“路通了,村子变美了,老百姓都非常高兴……”聊起村子的变化,盈江县弄璋镇古里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忠侃侃而谈。

古里卡村位于弄璋镇南部,辖古里卡、上南姐、下南姐、田头、吕先等5个村民小组,是中缅边境线上一个傈僳族、景颇族、汉族共居的村子。2004年,因遭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古里卡整村搬迁至此,但主要的生产还是在老寨所在的边境一线。

刚搬到新址的几年里,村子的基础设施、群众生活等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还一度被镇党委评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2016年,古里卡村迎来了机遇,组建了新的村“两委”班子。新班子从抓制度着手,将全村划分为5个责任区,在机制上把“群众上门问”变为“干部上门说”,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脱贫攻坚、信贷申请、资金申请、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政策宣传从村委会走向了各家各户,党组织在各族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步增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摘掉了,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各族群众开始齐心协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特别是在2017年8月,弄璋镇以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为契机,从古里卡村5个村民小组选取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明显的40名景颇族、傈僳族、汉族妇女,组建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支女子护边队,常态化开展同升一面旗、走边关等活动,为大家团结起来建设美好家园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古里卡村还积极争取到各种项目资金,道路、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也得到逐步完善,各家各户还结合实际,在房前屋后广植本地花草树木,建设微田园、微果园、微花园。

如今的古里卡村,整洁的水泥路将每家每户串了起来,村里绿树成荫,花红柳绿,被评为云南省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

“村庄美了不等于群众富了,作为易地搬迁村,古里卡村不能只靠传统种植业实现脱贫致富。”曹忠介绍,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村“两委”多处奔走,取得了镇党委和挂钩单位的支持,积极筹措资金建设了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坚果地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场,以大户带动群众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使群众实现了增收、创收。同时,充分利用老寨的山林土地资源,积极支持群众发展核桃、草果、坚果等产业。

曹忠说,古里卡村现在的产业既有长期的又有短期的,实现了以短养长的目的,特别是老寨的经济林木成为了古里卡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古里卡老寨边境线长达10公里,山间小道不计其数,边境管控难度较大。“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古里卡村的产业道路也成为了‘巡边路’。”曹忠表示,长期以来,古里卡村民始终肩负着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一个村寨就是一个哨所,一个边民就是一个哨兵。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古里卡村党支部迅速反应,在老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及时阻断境外通道,抽调20余名党员、民兵参与到军民桥、腾子桥、田头3个疫情防控卡点,开展巡逻执勤工作;在古里卡新村,进村口设立值守点,站好村口第一岗。同时,在村内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切实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和守边固土意识。

在被盈江县列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示范点以后,古里卡村再次焕发新机。

今年4月,古里卡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正式实施,在原有的基础上,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目标,再次对村寨进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推动村寨整体布局、民族特色建筑风貌提质增效。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减轻古里卡村群众的经济压力,增加群众的收入,县、镇两级及时将新建电子元件组装加工扶贫车间的项目纳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申报计划。“目前,该扶贫车间已经建成,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拓宽了致富路。”曹忠表示。

“不忘初心、党心凝聚民心”“吃水不忘打井人”……古里卡村民居外墙上的宣传标语,正是边疆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爱党、爱国、爱家意识更加牢固的体现。

云报全媒体记者 胡娇 谭雅竹 管毓树 吴沛钊 段苏航 马楠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