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内容阅读
玉溪澄江:探索“三个一”模式 促进青少年文化交流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9日 15:10:5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澄江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三个一”实践育人模式,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研学实践、科技创新在育人功能上的契合点,促进青少年文化交流,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制定一本劳动实践手册
 

澄江市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主阵地,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构建区域中小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在劳动教育中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一是制定劳动手册、记录表、假期实践清单,指导各年龄段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根据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岗位服务等多元化劳动场域,因地制宜开设烹饪、农耕、手工等劳动实践课程,打造《新劳动教育之二十四节气课程》等一批精品课程。二是依托四季农庄农耕研学基地等社会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与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校外劳动实践。常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沿湖10所学校十余年坚持开展“小小抚管员”“河小青”实践活动,通过沿湖监督执勤、入户宣传、亲身践行爱湖护湖、“小手拉大手”四个步骤,逐步带动全社会自觉保护抚仙湖。三是发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开展“小讲解员”的培训班5期,200余名青少年持证上岗,利用周末节假日等到博物馆开展的志愿讲解活动。

开展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澄江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思政教育,着力提升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能力水平,让学生充分体验“做中学”“学中做”的感悟,创新了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目前,澄江市建有全国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基地1个、云南省研学基地2个,玉溪市级少先队实践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5个。基地课程包含红色文化教育、传统农耕文化劳动教育、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探究、职业体验等板块共计90余个课程,其中化石修复、绿色可再生清洁能源科普、现代农业科普深受广大学生欢迎。2023年,各中小学、幼儿园组织近1万三千余名学生进行了100余次研学实践,同学们从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研学中体验穿越“时光隧道”,寻找“生命大爆发”奥秘;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铭记历史,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再到农耕基地研学中体验了现代农业种植项目,让学生亲近了大自然,感受到劳动创造的魅力;最后体验扎染、制作风筝等“非遗魅力”研学。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全市青少年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营造一个“爱科学 学科学”氛围
 

澄江市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线,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一是建成澄江市青少年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室,每年有序组织2000余名师生参观、体验,为我市青少年科普活动开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增强科技自信、厚植家国情怀。二是建成并投入使用创客工作室,组织20余名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参加首期培训,开设不同年龄段的创意编程课3个,有学生100余人。三是承办云南省“爱科学 学科学”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全省30000余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四是2023年澄江市5支队伍出战玉溪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无人机比赛,两支队伍一举夺魁,其余参赛队也分获前三的好成绩,为我市青少年积极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澄江市将继续探索“三个一”实践育人模式,持续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研学实践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贯通中磨炼意志、提升素质、知行合一,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澄江市统战部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