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内容阅读
牢记殷殷嘱托 共建幸福家园——文山州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纪实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2日 13:45:27


 


“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激励着云南各族人民进一步做好兴边、稳边、固边工作。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好”的殷殷嘱托,根据省、州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有关要求,以“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为目标,注重“红与绿”“美与富”“新与特”的结合,大胆突破、奋勇争先,以“文山之干”的革命性举措强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沿边地区呈现出边民富、边关美、边防固的大好发展局面。

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 供图

突出“红与绿”

打造环境美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位于中越边境的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村,一栋栋整齐划一的黄墙灰瓦小楼掩映在绿树之中,家家户户门前的庭院生机勃勃,将小楼衬托得精致洋气。该村位于英雄老山圣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大片区之一的“老山神炮”景区核心区,有24户96人。在景区的带动下,老寨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红色旅游,打造出集红色旅游、民族风情、养生休闲、生态采摘等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文山州始终注重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红色文化融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过程,让红色元素处处可见。

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全面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建好“边疆党建长廊”,深化“国门党建”,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品牌和党性教育高地。认真组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主题实践活动,让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和保家卫国、保疆卫土的民族精神、国民意识人人可感,切实巩固边境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土意识、国门意识和国防意识。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过程。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出发点,充分挖掘乡村历史人文、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价值,在庭院改造、村庄规划方面突出生态化,彰显浓郁古朴的乡土田园气息。

坚持绿美建设一直抓,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切实把边境地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的绿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马关县金厂镇罗家坪村的幸福新生活 陈慧君/摄

突出“美与富”

打造产业兴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创意壁画、彩色健康步道、修葺一新的楼房散落山脚……

走进富宁县田蓬镇上寨村,山坡上杉树密密匝匝,树下药材吐绿,坝心水满田畴,古朴乡村与现代生活交织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产业大棚、水果采摘区,还有占地不小的亲子乐园。

上寨村把绿美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观光、休闲、采摘等现代特色农业,实现了流转土地得租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政策奖补得奖金的“五金收入”利益联结机制。

如今,上寨村种植铁皮石斛、滇黄精、重楼等中药材3000余亩、苹果梨650余亩。“目前,我们村经济创收超1000万元,农户累计分红7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400多万元。”上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廖世兵说。

“以前的茅坪村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牛粪成堆。’生活条件也很差,短短几年,我们过上了没有想过的好日子。”在与越南一门之隔的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村党总支书记胡明昌以亲身经历讲述村里的巨变。“现在路通了,房子建起来了,都龙口岸也开放了,不少游客慕名来到村里,不仅旅游业发展起来,还发展了其他产业,我们守边稳边、兴边安边的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了。”胡明昌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文山州13万边民共同的心声。

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文山州坚持“绿就是美、美就是富”理念,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行“村庄景区化”建设,让边境地区的“美丽风景”实现向“美丽经济”转变。抓好美丽村寨打造,依托沿边村寨特色优势资源,突出“生态、边境、民族、红色”等特有元素,把乡愁美景、民族特色、边境风情与村庄规划建设充分结合、融合起来,42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按AAA级以上景区打造,逐步让村庄变景区,着力打造了一批集红色历史、民族文化、山水田园、人文景观为一体的边境乡村旅游示范村。

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选准、激活、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深入挖掘本地区的优势资源,积极引导发展名、特、优、稀等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发展的多样化。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增强群众增收后劲,让更多增值收益留在边境,留给边民。

依托天保、都龙、田蓬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优势,加快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边民互市贸易管理系统,通过“边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引进一批外贸进出口企业,大力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实现边民、村集体和企业三方共赢。

突出“新与特”

打造边疆稳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走进麻栗坡县麻栗镇茨竹坝行政村石笋村,村内硬化路面平整干净,家家户户屋顶红旗飘扬,小庭院、小菜园错落有致。步入村中,一家餐馆墙面上火红的店名“爱国大饭店”引人注目,老板黄成亮正在厨房里忙碌着。黄成亮曾是文山市一家星级酒店的主厨,有着稳定收入。2020年7月,由于疫情影响,他辞职回到村中,和妻子一道打理自家的餐馆。“村子的道路修通了,环境越来越美,回来就不想再出去打工了。”黄成亮说,返乡创业不仅能照顾老人,还能参与到守边巡边中去。

“过去石笋村发展落后,村民大多外出务工。随着村子环境越来越好,返乡发展产业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石笋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张全友介绍,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施,石笋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容村貌大变样。

2020年,石笋村被列为全省30个边境小康示范村之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抓好强边固防的同时,石笋村积极补齐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短板。同时,组织村民在青年小广场、爱国小花园、初心亭等地,升国旗、唱国歌,开展理论政策宣传等。

在石家湾村的云海之上,有一栋白色房屋——竹境云屋,是石家湾村的第一家民宿,也是90后甘肃姑娘吴丹的家。因为喜欢这里独特的云海奇观,吴丹有了在石家湾村建民宿的想法,2021年,她租下村民的房子进行改造,带动村民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在文山州,像吴丹这样突出“新”与“特”,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例子还有很多。

文山州围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19项指导性指标,对标排查718个自然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短板,落实资金13.20亿元,实施项目1030个,718个沿边自然村(组)道路硬化、通动力电、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行政村(社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幼儿园“一村一公办”覆盖率达100%。按照面上“因地制宜、科学定位、补齐短板”,点上“保达标、靓村寨、晒美丽”,重点突破、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建设思路,全面补齐建设短板,让边境幸福村展现新面貌、新气象。 (杨月波 苏宁 刘红丹)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