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新闻动态 >> 内容阅读
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下金厂乡的乡村振兴密码——守好碧水青山 绘就兴边画卷
稿件来源: 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8日 16:16:34

位于中越边境的下金厂乡,辖6个行政村104个村小组,常住人口1万多人,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最小的乡镇。下金厂乡统筹平安与发展,久久为功,固边稳边兴边,全乡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9%,连续10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91个自然村3年“零发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2%……今年2月,下金厂乡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平安边境模范乡镇”。

下金厂乡大坝村 本报记者 张文峰 摄

凝心聚力稳边固边

10头牛、30只羊,这些年,发展养殖业让地处边境偏远山村的杨光明一家摆脱了贫困。

3户人家15位村民,杨光明所在的下金厂乡中寨村委会楠木坪村是全乡最小的抵边村,距离中越边境线不到300米。“我生在边境、长在边境,放牛种地就是巡边守边,守边就是守家。”杨光明说,如今,山间巡逻路也是他的致富路。

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近年来,下金厂乡依托边境联防所、抵边警务室、部队执勤点,建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指挥中心,统筹推进平安边境模范创建、网格化管理和普法强基补短板等工作,做到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形成军警民一体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新格局,为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提供了坚强保障。

前不久,下金厂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边防办负责人何高勇受到中寨村委会半坡寨村小组李大姐的热情邀请:“小何,我们家的事多亏了你们,什么时候有空一定要来吃顿饭。”年前,李大姐与丈夫产生纠纷,吵得不可开交。辖区网格员走访排查后及时上报,何高勇联合派出所、综治办、司法所、妇联等部门,带着“流动调解室”多次上门调解,成功化解了纠纷。

“要真正实现‘一网兜’,既要靠前服务及时了解群众诉求,更要注重发挥各方合力有效回应群众诉求。”成功处理辖区40余件纠纷后,何高勇感悟颇深。

为破解边境社会治理难题,下金厂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实行“网格走访+线索摸排+包案化解”工作模式,形成了格中有警、事在格中、稳在格内的管控格局。此外,针对辖区土地纠纷、感情纠纷较多的实际,融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党支部五方力量,组建“流动调解室”,实现矛盾就地化解,筑牢边境社会安全稳定的“底座”。

一件件纠纷化解,一个个难题解决,有温度又不失力度的治理,为平安边境建设添砖加瓦。“乡亲们信任更足了,守土固边、坚守家园的意识更强了。”何高勇说,近年来,“红袖标”志愿服务队、普法文艺队等群众队伍活跃在守边一线、矛盾化解一线,成为稳边固边的坚实力量。

激活资源富民兴边

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下金厂乡云岭村委会大锡厂村4000余亩仿野生石斛基地中,“兰花王”郭喜兵说起他与石斛20多年的不解之缘:“之前卖兰花、种石斛完全是为了生计,村里都是石头山,以前在石头缝里栽玉米,总是广种薄收。”

高山密林一度限制着下金厂乡的发展,而破解发展难题的密钥也藏于深山之中。

“下金厂乡海拔高低悬殊大,水热分布不均,常有‘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的气候差异,一年中有200天为雾天。”郭喜兵说,独特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下金厂乡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石斛便是其中之一。靠山吃山,郭喜兵一边扎根山林做兰科植物研究,一边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仿野生石斛种植,找到了增收的门道。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村民致富,麻栗坡县引进云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党组织+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农户流转6000余亩土地入股企业,带动辖区群众参与种植4000余亩,开发出“石斛鸡”“石斛酒”“石斛保健品”等产品,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

从生态美到生态富,发展绿色经济是下金厂乡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解。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下金厂乡因地制宜发展石斛、兰花、金银花、古茶树、砂仁等绿色产业,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产业转型升级促群众增收致富,全乡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越来越多村民住上小康房、拥有好产业、走上致富路,边境安全根基越筑越牢。

经过平坦的通村硬化路驶向大坝村委会大坝村小组,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入村路整洁干净,小菜园、小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兰花种植大户刘南昌的庭院里,5000盆兰花、石斛盆栽将院落点缀得充满生命力,刘南昌自豪地说:“这些兰花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去年一年卖了10多万元。”绿美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抓,大坝村兰花庭院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

以花谋产业,大坝村还投入村集体资金5万元流转30亩土地发展金银花种植,带动50余户农户种植面积500余亩。“今年,村里准备再拓展500亩金银花,建设加工基地,同时引导群众种植900亩万寿菊。”大坝村党委书记蒋德友说,“5月兰花盛开,7月金银花飘香,9月万寿菊成片,现在村子环境越来越美,基础设施越建越好,未来发展赏花游、观光游、红色旅游前景无限。”

在中寨村委会,在外打拼后返乡的年轻村支书姚先学正勾勒着“千牛村”的发展图景:“州里出台了‘牛十条’推动牛产业发展,养牛不但增收还有补贴,大家都很积极,‘千牛村’指日可待。”近年来,中寨村将小黄牛养殖作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2023年,全村112户养殖小黄牛900余头,产值达600万余元。“积极发展产业、参与守边、建设乡村,村民们还可以获得积分到‘初心小屋’兑换物资,各项工作都十分积极。”姚先学说。

如今的下金厂乡,边民生活有保障、致富有渠道、守边有动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已成为全乡各族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王世涵 张文峰)

来源:云南日报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