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独家策划 >> 内容阅读
舍不得的丽江留得住的丽江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丽江实践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01日 13:37:08


数读

以文彰旅 以旅促融

唯一拥有3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城市

1995年至今,全市游客接待量从84.5万人次

增加到5402.35万人次,增长63倍

旅游业总收入从3.3亿元人民币

增加到1078.26亿元人民币,增长326倍

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有10万人

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有30万人

今年“五一”假日,丽江文化和旅游业持续保持强劲复苏态势,全市文旅市场客流强势增长,整个假日文旅市场安全、平稳、祥和、有序。据统计, “五一”假日,丽江古城景区共接待游客843780人次,较2022年增长228.6%,较2019年增长16.68%。“五一”假日强势复苏的丽江文旅市场引起了央媒高频次关注。央视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以“假期出行持续火热 ,丽江古城迎来客流高峰”为主题进行报道;央视CCTV2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作了“丽江古城人流如织 假期活动丰富氛围浓”主题报道;央视CCTV13新闻频道《午夜新闻》栏目聚焦丽江纳西族舞蹈“打跳”迎八方游客;中国之声一线调研记者则走进丽江纳西古乐,关注并报道纳西古乐会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的生机。

 
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4.43万户17.91万贫困人口脱贫

250个贫困村、3个贫困县摘帽

城镇实现GDP占全市总数的70%以上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到了421公里

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

 
夯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基础

建成联通海内外

100多个城市的航空交通网络

2条线路纳入云南省60条红色旅游线路

3条线路纳入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

学习体验活动示范线路

建设8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

建设非遗传习基地20余个

 
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争取、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95亿元

实施了19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项目

先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个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49个

 
积极选树标杆典型抓示范区建设

涌现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1个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1名

涌现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0个

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40名

创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48个

示范户208个

丽江市、古城区、华坪县、宁蒗县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
 
 
旅游促进丽江各族群众奔赴幸福生活
 
 
在这里,被誉为“冰川博物馆”和“动植物宝库”的玉龙雪山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冰川融水浇灌着各族群众的民族团结之花;

在这里,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域的老君山,默默筑牢着各族群众民族团结的生态基础;

在这里,我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丽江古城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颇具亲和力的服务让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故事走向更广泛的群体;

在这里,泸沽湖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奇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舞台;

在这里,融纳西古乐、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纳西东巴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这里,横贯于崇山峻岭间的茶马古道,向人们诉说一段段茶马互市中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

这一切的美好,随着流过丽江大地的金沙江从云贵高原奔腾而下,汇入长江,融入中华文明的滚滚洪流之中。

这,就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金沙江中游,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交汇处的西南边城丽江,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全市居住有纳西、彝、傈僳等4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8%。

近年来,丽江依托自身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充分发挥“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的丽江旅游品牌效益,以景区为平台、游客为主体、群众为基础,依托旅游景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地理人文禀赋和优势资源,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让各族游客在了解丽江、体验丽江、游览丽江的过程中,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具亲和力、更具感染力、更具互动力、更具发展力、更具影响力”。

被媒体誉为“丽江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民居建筑大师、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朱良文40年间来丽江120多次,长年致力于丽江古城和纳西族民居研究的他,早将丽江当成他的第二故乡,他也早已和丽江融为一体。

“新疆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到了丽江,我感受到多彩民族文化的魅力,木府更是让我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洽关系,让我体会到中华文化璀璨星空中有这么多耀眼的星。‘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这里给出了最好的回答。”来自新疆的邓先生参观了丽江古城博物馆后,由衷地感慨着。

章虹,来自湖北武汉,2012年来到丽江后,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她说,丽江是她梦里的老家,来了就不走了。如今,在文林村经营着一家客栈的她,已经是文林村荣誉村民,她说:“我自豪,我骄傲”。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丽江,丽江成为了令人“舍不得的丽江”。现在,这份骄傲与光荣仍将持续,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脉搏在丽江依然强劲而澎湃。

开通丽江古城至玉龙雪山的铁路,顺畅了各族游客交往交流交融的渠道;作为COP15大会第一阶段会议的分会场,丽江成为滇金丝猴再次亮相世界的舞台;在丽江木府举行的丽江古城申遗成功25周年暨《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纪念大会,再一次坚实了丽江迈向世界的步伐……

俯瞰三江并流,丽江各族人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实施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深化“丽江模式”探索,发挥丽江市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作用,加速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将丽江打造成新时代中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排头兵和全国智慧旅游的标杆,奏响丽江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强音,书写新时代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篇章。
 
丽江观光火车

■ 注入旅游新内涵 改善民生新引擎

当前,玉龙雪山景区甘孜甘坂婚纱摄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红光忙碌不已。该公司从2016年成立以来,依托玉龙雪山景区的品牌优势,用好用活旅游业反哺农业政策,延长旅游扶贫产业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景区带动型”经济,开展婚纱摄影服务业务,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从成立第二年开始,公司年年给村民分红,现在大家的日子好过了,好些员工都买了汽车,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开业以来,我们累计向国家缴纳税款1800万元呢。”杨红光说道。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丽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120多万各族群众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夯实各民族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如今,旅游业成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第一大战略支柱产业,是云南乃至中国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

多年来,丽江围绕旅游发展,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改善旅游发展条件和环境。

自1994年以来,丽江建成了民航、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英迪格、希尔顿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建成开业。如今,丽江古城保护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玉龙雪山景区改造提升、泸沽湖景区开发、老君山国家公园等一批“一体两翼”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加速,丽江FOLIDAY地中海国际度假区等一批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目前,全市建成开业的国际品牌酒店11家,星级酒店156家,特色民居客栈103家,全市宾馆(饭店)、客栈等各类住宿设施床位数已达20多万。

一项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丽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拓展了各民族之间交往空间,让丽江成为年游客流量超过5000万人次的超级“流量王”。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下,丽江17.9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水利设施、城乡电网结构、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全市各族群众民生福祉得到有力保障。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丽江古城

■ 打造旅游新路线 增加供给新思路

随着各族群众旅游需求不断提升,从过去的观光、休闲,到挖掘文化的深度,刺激着各大旅游景点不断推出更为丰富多元的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为此,丽江通过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景区、景点、旅行社等联手打造更多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的旅游产品,满足现代游客对高质量旅游的需求,让各族游客在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中,正确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漫步在古香古色的丽江古城,方国瑜故居里一幅用民族文字写的、当年敬献给毛主席的“我们永远跟着您走”的锦旗,感染着每一位来此的游客。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雪山书院、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等分布在古城区不同街区的20余个文化院落由点及线、从线及面,展示着古城浓厚的文化氛围,成为一个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阵地。

这是丽江打造的以丽江古城各民族融合景区为核心,泸沽湖摩梭文化、老君山傈僳族文化为两翼的旅游线路体系的典型体现。各族游客在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线路上增进“五个认同”,在红色旅游文博线路等民族融合示范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精品新线路中,更深刻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因线路特色显著,丽江2条线路纳入云南省60条红色旅游线路、3条线路纳入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学习体验活动示范线路。

为推动旅游升级迭代,丽江成立旅游景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联盟,一体推进景区创建,全市10个主要景区景点创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不断探索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模式。

丽江还本着“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客源互送、市场共赢、互惠互利、统筹发展”的原则,开展全面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深化川滇黔十二州市区域旅游合作,推动昆明、楚雄、大理、丽江、迪庆五州(市)共建云南旅游精品圈,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局、大理白族自治州旅发委共同打造滇西北黄金旅游线路,与德宏、西藏林芝、昌都、浙江丽水等地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实现全国最大组团联盟“云美·云南”落地丽江。通过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实现区域信息服务共享,加强区域客源互送,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体系,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丽江正逐步成为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门户与集散地,丽江、成都、重庆8小时黄金旅游圈的重要目的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更加广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游客体验骑马

■ 发展旅游新业态 满足游客新需求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在旅游发展中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步入小康,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旅游成为国民的普遍需求,旅游消费观念日益成熟,游客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产品,发展旅游新业态成为必然的趋势,让旅游产品更具亲和力,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丽江以当地群众广泛深入参与、游客深度融入体验、东西部市场主体深化合作为切入点,积极打造新型旅游发展业态。

当阳光洒向藏在文笔山腰里若隐若现的星托邦自驾营地,远处的玉龙雪山云带束腰、雪峰皎洁,脚下的文笔海一汪碧绿,瞬间让人的心灵静了下来。在星托邦自驾营地里,几位来自河南的“新丽江人”沐浴着冬日暖阳,喝着咖啡,唱着歌剧,感受着独属这个城市的惬意。

除了这种新兴的业态,一些老牌旅游企业在进行着转型升级,发展着旅游新业态,并成为市场的新宠。丽江东巴谷景区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这里从开业至今人都很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7000余人。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坚持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为引领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把丽江独有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优势与现代健康理念和技术相融合,实现旅游转型升级。先后实施了雪山峡谷演艺公园、‘雪山神话’演艺、‘木村’商贸文创区、东巴谷汽车旅游营地(国家五星级)、杜鹃园、科普研学基地、户外拓展营地等一大批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的文旅项目,努力彰显丽江旅游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特色,为打造‘舍不得的丽江、留得住的丽江’作出贡献。”东巴谷景区副总经理木占先骄傲地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丽江还建设白沙纳西族活态文化展示区等“旅游+农业”新业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入香港新华集团、正威集团、复星旅文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建成地中海国家度假区等文旅新业态项目,推动丽江旅游升级迭代,不断满足现代游客需求,让游客、原住民在旅游构建的多元情境交流中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在民族文化共享、文化交融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丽江古城

■ 培育旅游新主体 打造文旅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丽江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注重培育新主体,推动民族地区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医药资源、特色节庆展会等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打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体商旅综合体,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参与度、满意度和舒适度,增加景区人气,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台唱戏”,在文旅融合中提升文化的活力。

以丽江千古情景区为例。这里用IMAX3D的大片视觉播放被称为“丽江文化之魂”的大型歌舞《丽江千古情》,重现了“纳西创世纪”“泸沽女儿国”“马帮传奇”“古道今风”“玉龙第三国”等丽江流传千年的历史与传说,引领观众穿越雪山,在旷远原始的洪荒之域、在泸沽湖畔的摩梭花楼、在挟风裹雨的茶马古道、在曼舞欢歌的古道重镇、在浪漫凄情的玉龙第三国、在世外桃源般的香巴拉相约一场风花雪月的邂逅,感受着丽江的魅力。

景区有毗邻文笔海自然景观,与玉龙雪山遥相呼应,除了《丽江千古情》还包括茶马古街、那措海、雪山沙滩、民族村落、千古情广场、大型室内科技游乐综合体等多个主题区域,已经成为一个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文体商旅综合体,也为文旅融合打造了新高度,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增添了新的活力。
 

■ 打造旅游新基地 搭好团结新舞台

丽江是云南省唯一拥有3项世界遗产的市级城市,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东巴文化、毕摩文化、边屯文化、傈僳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为了不断拓展旅游的深度,推动丽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丽江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旅游强市”“文化立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市,不断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弘扬和保护,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打造民俗文化展示项目,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金,推进文化铸魂、实施文化赋能,把丽江的民族文化通过旅游展现给游客,传播给世界,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紧紧围绕各族人民共生共长共融、携手创造美好家园的历史佳话和现实故事,讲好丽江广为流传的纳西族《创世纪》、木府大门楹联、徐霞客在丽江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讲好“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优秀故事”,讲好红军长征过丽江的“红色故事”,讲好改革开放以来丽江大跨越、大发展的“时代故事”,让各族儿女切身感受丽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魅力,加深各民族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相亲相爱,团结互助。

丽江还注重依托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先后拍摄了《一米阳光》《木府风云》等优秀影视作品,宣传丽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不断提升丽江旅游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以“三多节”“火把节”“阔时节”等民族节庆为载体,通过举办雪山音乐节、东巴文化艺术节等,将民族歌舞乐、民族服饰、民俗文化等相结合,通过“品文化”“享美食”“赏歌舞”“唱民歌”等多种旅游体验活动,让“文化的盛会”与“传统的节日”和“民俗风情”相融合,让各族同胞参与进来、融入进来,一起过节、一起体验、一起唱跳、共享喜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胜景。

丽江古城通过智慧赋能,助推监管效能新提升,为游客提供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服务新体验。利用3D、AR等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产品,丰富文化展示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增强游客体验感和吸引力,弘扬丽江古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提升文化魅力,让这个八百年的古城焕发新的生机。

除了文旅融合,丽江还着重发展农文旅融合,打造观光旅游的田园综合体。比如,拉市海高原湿地南侧的海南村,发展丽江雪桃集中连片区、建设田园观光带,以生态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以绿色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以生态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取得成效,朝着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项目核心区的建设目标迈进,成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基地。

不仅如此,丽江还依托古城区开南街道四季花开、白沙镇农耕文明和农旅融合建设8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建设非遗传习基地20余个,开发珐琅银器、东巴纸等非遗文创产品,打造“丽江伴手礼”。丽江古城智慧小镇案例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丽江市入列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社会发展节奏,为丽江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十四五”画卷正徐徐铺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丽江将乘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展现各民族共创中华文明的光辉历史、共建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共赴强国复兴的精神风貌中凝聚磅礴力量,将丽江创建成全国乃至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心心相融的大热土、幸福生活的大家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基地,用智慧和汗水奋力书写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丽江答卷!


来源:民族时报
专题策划统筹:陶红 龙兴刚
撰文:陶红 喻劲猛 龙兴刚 马新焕 胡娇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丽江市民族宗教局、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丽江市文化旅游局 提供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