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独家策划 >> 内容阅读
合力攻坚齐奋战 互嵌发展同繁荣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7日 13:52:09

春融磨憨.png

(原标题)合力攻坚齐奋战 互嵌发展同繁荣

——写在昆明市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第二个“百日会战”收官第三个百日再战之际 

123123.jpg

 拼图从左到右:龙门学子畅想未来的新生活 寨心广场 尚冈村民在云南铁路博物馆游学

目前,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民族宗教委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昆明市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克服体制机制、要素保障等壁垒,区域和空间的跨度以及两地心理认同的差异,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和决心,高位推动昆明主城6区(市)结对磨憨镇6个行政村的“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的第二个“百日会战”收官,第三个“百日会战”开启。

在此期间,在总结磨憨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以来以及第一个“百日会战”工作的基础上,昆明市有关领导多次组织专题研究、现场调研检查,6个区(市)找准差距、正视不足,聚焦问题和目标,汇集最广泛的力量,对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进行再布置、再提速、再发力,在持续推进6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倒排工期、逐项销号,全力确保6个方面19项指导性指标高质量达标。同时,还将工作重点转向产业提质、边民增收、精神富足方面,拓展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内涵,着力探索解决“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的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春融磨憨、帮带共建的大团结促进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截至目前,在“以城带边 以城兴边”帮带共建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政策的支撑下,昆明市6区(市)鼓足最大干劲、保持最硬作风,突出6个示范村建设,累计建设项目136个,计划投资10801.21万元,现已完成投资7312.86万元,项目开工率达99.26%,完工率79.41%,部分分批实施项目在有序推进施工中。

近期,记者再次来到磨憨镇实地采访,看到了在帮带共建幸福村各个项目有序推进下,磨憨在“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个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见证了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促进中,昆明和磨憨两地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项目建设的过程成为各族群众凝聚共识、携手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感受着在项目实施中磨憨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共建共享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氛围。

村景.jpg

村寨景象

磨憨

幸福磨整 国门安宁

在第一个“百日会战”中,安宁市帮带共建的磨憨村委会磨整村民小组是6个村中率先完工的。

10月底的磨憨,秋意渐浓。傣式风格的寨门已经建好,旁边的小广场边木质装饰的栏杆背景前,“兴边富民促发展,守边固边促和谐”“共促民族团结进步”等标语格外醒目。打开洗手台的水龙头,一股清凉的泉水将炎热一扫而光。

由于整个村子的强弱电已入地,湛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杂乱,崭新的寨心广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竹林夹道而生、红砖小路、彩绘大道等让浪漫在整个村里蔓延,流进每个漫步于寨子里的人心中。妇女们身着傣族服饰、撑着花伞,婷婷袅袅地走过,与路边盛开的鲜花和焕然一新的傣楼融为一体,宛若在画中。

“做梦也想不到我们村现在变得这么美,更没想到这种变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除了你现在能看见的,到了晚上还有灯光景,想着我们在这样环境优美的地方生活,心里就美滋滋的。”说着这半年来的感受,村民岩约忍不住的笑意就爬满脸庞。

村民漫步村寨.jpg

村民漫步村寨

这种扑面而来的幸福得益于昆明市“以城带边 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安宁市民族宗教局局长刘倍越告诉记者,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来,安宁聚焦磨整村定规划、定设计单位、抢进度,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截至目前,工程进度约80%,磨整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400万元,完成寨内给水系统更新改造、污水管网新建、房屋外立面美化、寨内绿化美化、强电入地等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氛围营造、田园节点、路面标线、弱电入地等5项内容还在进行中。胶林改造、滨水景观、导视系统建设内容正在调整,整个村庄透着欣欣向荣的气息。

在帮带共建的过程中,为了让村民吃上干净的水,在山里建设蓄水池引山泉下山,用一根管子从高差145米的山里接入每家每户的经历给安宁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项目经理林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告诉记者:“探查水源点、定管线这些说起来轻松的事情在这里却是难上加难。因为施工材料用车只能拉到山脚下,再上山到水源地有将近4000米的距离,而且路途所经之地都是原始地貌,没有信号也没有路,上山时只能请熟悉路况的人先砍出一条路,再往上抬水管等材料和施工器械。我们8个工作人员抬了20多天,第一根管子才抬到水源点,整个工程用了4个月才干完。每天下山后大家互相帮忙把钻进肉里的蚂蟥弄出来是日常。有一次,我们突然遇见一条青头蛇,幸亏反应快不然后果不敢想象。然而,我们知道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和意义,大家没有任何怨言,尤其是现在看着村民能喝上山里干净清澈的山泉水,成就感满满。”

磨整村距离磨憨高铁站仅5公里,旁边还有边民互市市场,为了提升村民的国门意识,寨子里家家户户五星红旗飘扬,寨心广场的雕塑底座上《安宁市帮带共建磨整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记》一篇小文将帮带共建的故事定格,成为昆磨两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明证,也成为云南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落地,把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作为强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式的具体举措。

眼看着寨子变得越来越美丽,也越来越有发展前景,以前在镇上有房子的村民,现在又搬回村子里住了。

寨门.jpg

寨门

为了不让寨子成为一个美丽的“空心村”,安宁有关部门经过多次考察分析,意识到磨整村发展民宿产业和边境旅游项目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为此,安宁市已通过昆明市民宿协会引进3家有投资意愿的企业进行洽谈,并根据民宿产业发展需求,追加投资,对村外竹林大道及老寨周边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同时,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商务租赁公司也已提上日程。不仅如此,安宁市还组织当地的爱心民营企业给寨子捐赠24万元用于产业发展,确定傣陶、傣锦、茶叶、竹林烧烤等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岩约是傣陶项目的实施人,他说,今年暑假有武汉来的研学团体验傣陶,一次一人收费40元,一个假期就额外赚了3000多元。以后来的人多了,傣锦、傣族舞蹈、茶产业、竹林烧烤都会逐渐发展起来,村里发展潜力无限。

此外,安宁市人社局通过与磨憨村驻村工作队充分沟通,精准调查掌握村民技能提升需求和培训意愿,围绕市场需求导向,实行了“订单培训+促进就业”的服务模式。9月14日,安宁市首期帮带共建磨憨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在磨憨村正式开班。培训班为期15天,共计120个课时,共有60名磨憨村民参训,其中脱贫劳动力11人。

“以前没学过挖掘机操作,现在好了,免费的培训开到家门口,我也能有一技之长了。”学员岩龙坎说。

暑假期间安宁还组织了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给村里的小朋友赠送书籍,邀请磨憨村干部到安宁参观学习,寻找建设村庄、村民管理、调动村民积极性思路,通过多种活动加强两地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下一步,安宁市也在考虑通过对接让村民与安宁的知名电商合作,教会村民自己带货……

磨整村民小组组长、党支部书记岩坎亮表示,“感谢安宁的帮扶,我们一定会把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维护好、打整好、绿化养护好,让这种幸福长久地持续下去。”

美丽的大龙哈村民小组.jpg

美丽的大龙哈村民小组

曼庄

同心同向同频 共建幸福家园

记者走进昆明市官渡区帮带共建的曼庄村委会大龙哈村民小组,整个村庄相比之前更加整洁了,傣族风情的干栏式民居错落有致,蓝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官渡区派驻的第一书记杨奇武告诉记者,大龙哈村民小组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00万元,完成了污水处置、环村路沥青路面硬化、中心广场、入口提升、卫生间改造、村内绿化、屋顶更换等建设项目,实施“古渡飞马育才”助学项目,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共建联盟,培育友谊之花。

看着现在的建设成效,杨奇武百感交集。在帮带共建工作启动之初,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不愿建、不敢建、不会建,参与热情普遍不高。为此,官渡区制定了“让村民成为村庄建设的主角,让群众成为家园建设的主人,让村庄成为幸福村的主体”的帮带方针,以及“官渡区支持、磨憨镇主导、曼庄村实施、工作队指导、村民共同参与”的建设模式。

按照这个建设模式,官渡区和曼庄村委会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行动,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切实开展帮带共建工作。比如,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确定了换瓦时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而换瓦后的屋子凉爽又美丽,其他村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为民的真心,纷纷转变了想法,怀着感恩的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村庄建设。

村民栽种的多肉1.jpg

村民栽种的多肉

官渡区还积极培育村庄“造血”功能,为后续产业的开发做好长远规划。“我们刚刚签订了龙哈圣泉生态环线旅游项目,每年能给村小组带来16万元的集体收入,项目年内就投入运营。”杨奇武说,帮带共建的投入和建设只能作为引子,要用政府投入建设的硬件设施去吸引社会资本,吸引物流、仓储、旅游等各种企业的到来,让美丽的曼庄村不是空有其表,而是成为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已经建设完毕的村史馆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着最后的布展,已完成部分展示着村子建设前后的情况对比,官渡区委统战部、区民族宗教局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张琳源及其工作室为村民们拍的全家福在展馆的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今后,这里将成为村民们追忆幸福来源、不忘初心的教育场所,在此过程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想村庄发展有序,加强村庄治理少不了,借鉴官渡区的积分制等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村庄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无论干什么事,都会经过村民大会的讨论,而村民统一意见之后就一心一意干事情……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大龙哈这辆幸福的列车随着帮带共建正快速行进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

村景1.jpg

村景

尚冈

龙腾古寨 幸福尚冈

尚冈村委会尚冈村民小组有247户1000余人,是磨憨镇所有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中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寨子。10月底,傣族开门节后,由盘龙区帮带共建的尚冈小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又马不停蹄地进入了施工阶段。

其实,尚冈村委会共有10个村民小组,尚冈村民小组人口基数最大,需要花费的经费最多,这个选择需要盘龙区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然而最终,为了让党的民族政策真正落实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切实做好尚冈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盘龙区顶住种种压力、主动担当,最终确定了尚冈村民小组为先行建设的村寨。

今年4月,尚冈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正式开工。盘龙区派驻尚冈村委会的第一书记谢继刚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尚冈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000万元,完成村组给水系统工程、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户外灯光亮化工程、排水系统工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等建设。

漫步在村里,村民岩甩家中整齐地摆放着盘龙区提供的换屋顶的琉璃瓦,他喊了一些村民来帮忙换瓦。他告诉记者,盘龙区提供了三四万元的材料,他自己花了2万多的工费,只需1个多礼拜家里就能焕然一新了。

“如今全村已经换了40多户的瓦了。因为现在是农忙季节,也是提升改造的攻坚阶段,瓦片需求量比较大,由于供应不足,换瓦工作只能轮流着进行。我们还同步实施了电力网络线路归整工程、公厕改造工程、公共设施新建工程、文化设施扩建工程,为的就是保质保量完成尚冈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任务。”谢继刚告诉记者。

在帮带共建过程中,盘龙区盘活整合人、财、物等资源,积极推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的有机交融,将区域党建“软实力”转化为尚冈村产业发展“硬支撑”,让党建“微堡垒”成为尚冈基层治理的“排头兵”。

在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盘龙区动员尚冈村小组的党员带头整治院落围墙、清理架空层杂物,协调高校为尚冈村彩绘墙体,还鼓励村民打造自家的“小花园”“小菜园”,各方携手打造宜居宜业的边境幸福村。

盘龙区还把村组各类组织、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支柱产业及盘龙帮扶单位的优势资源统筹起来,形成党员模范先锋线、民族文化传承线、农文旅精品线、产业发展示范线等4条精品线,聚力打造尚冈国门党建示范走廊。以傣族爱水、惜水、敬水文化底蕴为基础,策划了“饮水思源”“上善若水”“鱼水深情”等系列主题展览,有效推动“幸福盘龙”建设和“幸福尚冈”建设的互融互促。

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方位建设的过程中,盘龙区还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贯穿在帮带共建工作中。村民对傣族文化进行传承发展的念想不断萌芽,盘龙区敏锐觉知、积极支持。驻村工作队员协助村委会搜集整理尚冈古寨的史料;盘龙区文旅局拨出8万元经费,为尚冈村热爱舞蹈的村民购买音响设备、演出服装,并派出专业舞蹈老师到尚冈村进行教学;村庄中制作竹编、贝叶经、傣装的手艺人表示,希望借着盘龙区电商培训的机会,让古傣文化通过互联网“走出村庄”。

尚冈寨门.jpg

寨门

在合力攻坚中,盘龙区也不忘以帮带共建机制为纽带,不断加强盘龙区和尚冈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两地互嵌式发展。

今年开春,盘龙区组织30余名尚冈村民代表到辖区的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星火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昆明雄达茶文化城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尚冈村委会班子深受启发,开始自主探索成立村级劳务服务公司,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电商赋能活动,让农特产品“走出村庄”进入城市,推动村企“互嵌式”发展。此外,盘龙区级部门还多次带领企业,对磨憨的酒店、物流园、口岸贸易等进行调研,为下步产业投资做好准备。

暑假期间,盘龙区组织了“盘龙尚冈一家亲 交流互鉴心连心”——盘龙尚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系列活动。此次活动是盘龙区以实施“各族青少年发展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为抓手,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决策部署,推动盘龙区和尚冈村“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落地见效,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盘龙区将继续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通过将支部发动起来、党员带动起来、群众组织起来、各个部门联动起来,让检查监督在一线、党员干部带头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扎实抓好帮带共建工作,尊重村民意愿,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动力,两地齐心,共建美好生活。

学生和家长一起背着行李去新宿舍.png

学生和家长一起背着行李去新宿舍

龙门 

呈贡花开龙门村 同心共筑中国梦

“通过帮带共建,我们村内空地上铺有草坪,村内主干道上竖起了路灯,家家户户换了新瓦,连寨门也穿上了‘新衣裳’,我们村一下子比以前漂亮了许多。”村民岩坎温一见到记者,就开心地向记者细说起村里的变化。

龙门村是6个行政村中距离磨憨镇最远的一个村,由呈贡区实施帮带共建。呈贡区派驻的第一书记朱兵告诉记者,区里非常重视龙门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的建设,各级各部门积极研究部署、时时督促建设进度。截至目前,龙门村委会龙门村民小组累计完成项目投资760.45万元,完成龙门村农产品交易中心仓储设施、村委会多功能会议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绿化美化、道路改造、搭建农特产品销售平台等项目,现化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让如今的龙门村民小组步步皆景、处处是画。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帮带共建中,呈贡依托自身教育资源丰富的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实施龙门学子到呈贡就学的教育帮扶计划。

8月25日,呈贡区—磨憨镇龙门村委会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暨龙门学子入呈就学欢迎座谈会举行,6名来自龙门村的学子入呈就学,共享呈贡优质教育资源。此次教育帮扶不仅让龙门的学子来到省会昆明就学,还会给学生发放教育帮扶补助金,消除送孩子到昆明上学家庭的后顾之忧。

“我们就是要以这类创新活动为抓手,扎实推动呈贡区定点帮扶磨憨镇龙门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走深走实走细,着力搭建两地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不断深化呈贡区和磨憨镇龙门村两地青少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让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增进边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贡区民族宗教局副局长章长生表示。

如今,已经在呈贡就读的孩子们投入了紧张又崭新的生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许,他们还意识不到这次昆明磨憨两地的“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下催生的行动,将对他们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随着行动一直延续,村里已经又有一批学生计划踏上去呈贡的就学之路,这个行动改变的不仅仅是几个学生命运,更是这个远在边疆的村庄的未来。

“这些‘山货’我平时都是网购的,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不仅价格实惠,采购方便,最重要的是还能助农做善事,非常好。”龙门村首批山货进昆后,市民周女士在购买时说。

在产业帮扶方面,呈贡区帮助龙门村注册成立第一个村集体所属驻呈企业——“昆明呈贡龙门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帮助建盖龙门村冷库,并免费提供商铺和仓库,为龙门村发展集体经济、销售农特产品搭建平台。组织农业技术力量到龙门村叭卡亮小组进行生产指导,实施技术帮扶,促进村民增收。积极协调云南白药集团收购龙门村生产的药材,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价格,帮助龙门村群众增加收益。组织驻呈超市定单采购龙门村农特产品;在昆明市级行政中心开展迎新春龙门村农特产品消费推介;在呈贡区碧潭社区设立龙门村农特产品销售专柜,通过“互联网下单+门店提货配送”方式,拓展了龙门产品销售渠道,加快特色商品流通。

寨子里正在施工的文化广场.jpg

寨子里正在施工的文化广场

“有了3个文化广场,我们龙门村的特色文化品位将大大提升,特别是有了民族团结大舞台,今后我们可以在这里载歌载舞、欢歌曼舞,共叙民族团结情。”龙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盘进明告诉记者。

他说的3个广场指的就是呈贡区投资300余万元,重点建设打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入口文化广场、寨心同心雕塑广场。这些文化广场构思奇特、设计巧妙、创意新颖、风格迥异,譬如入口文化广场上,3座像山一样的造型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造型建筑上嵌有“呈贡花开龙门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金灿灿的大字,成为龙门村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这些文化广场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对于进一步引导龙门村各族群众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章长生说。

虽然来到这里需要克服很多生活、气候上的不适应,但是,看着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村民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劲头,看着小小山寨在呈贡各级各部门点点滴滴的帮扶下悄然产生的变化,朱兵表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在还不到放松的时候,还得铆足劲,撸起袖子加油干!

磨站村容.jpg

磨站村容

尚勇

五华携磨站 同心建边寨

时隔3个月,记者再次来到五华区帮带共建的磨站村民小组。深秋的磨站,新的寨门正在建设中,两旁的绿化基本完工,引来蝴蝶翩翩飞舞。蓝天白云,村子里黄土墙、茅草顶,刚安装好的健身器材和正在铺设的沿河栈道,让磨站成为了一个诗意栖居之地,这让记者感慨不已。

五华区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干部王文宏告诉记者,为全力推动磨憨镇尚勇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华新实践,五华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多位领导带队赴磨憨镇尚勇村开展工作现场推动。自第二个“百日会战”开展以来,五华区倒排工期,逐项销号。截至目前,五华区对尚勇村委会磨站村民小组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685.41万元,完成原有建筑风貌改造、饮用水质提升、道路交通提升、乡村绿化美化、重要空间打造等项目工程。

37岁的哈尼族村民周小丽说,想都不敢想我们村能变成这样。以前村民习惯垃圾乱丢,鸡猪满地跑,现在看着环境这么好,也不好意思乱丢了。河边栈道快打造好了,虽然是农活最忙的季节,可是每天下午饭后他们都会来散步,享受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带来的惬意。

文化墙.jpg

文化墙

目前的好景象可是来之不易。五华国投磨站项目部负责人孔宁五表示,磨站的设计按照哈尼族传统民居,屋顶设置了仿真茅草顶装饰。没想到,最初村民却不同意。说出原因后五华区工作人员才明白,原来村里老人认为,茅草是曾经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穷苦人家才会用的,茅草屋顶里面还会有耗子做窝。

孔宁五说,村民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这种定制的仿制茅草是阻燃材料,夏天隔热冬天保温。事实也是如此,随着党员干部的带头,村民们感受到新屋顶的好处,现在整个风气都变了。以前是他们追着村民赶进度,现在是村民追着问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家,生怕搭不上建设的顺风车,被落下。

在建设的过程中,磨站的党员干部时刻都起着身先士卒的带动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扫清了帮带共建道路上的种种障碍……

在村民割胶的日子,每天半夜两三点出去割胶,白天休息时村子里工程机器轰隆隆地响,但是村民们没有人吵闹,因为他们知道,机器的轰鸣是未来幸福生活跟他们说“哈喽”。

眼见村子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尚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莹开始畅想起村子的未来:周边小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地可以打造成农特产品的交易市场,来南坡河夜钓的人不少,以后这里打造好了,村里还能依托南坡河打造摸鱼节等节庆把人流吸引过来,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农特产品的销售也就有了出路……将来,磨站就是一个集哈尼族特色餐饮、特色民族服饰、农特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综合体!

而随着南坡园区的发展、董棕堡水库的建设,也会不断吸引更多的人流过来,姚莹口中的未来将不再遥远。

周小丽说,她5岁的儿子去幼儿园上学几天没回家,前几日回家时看着村里的变化,天真地问她:“妈妈,我们寨子要变成幸福村了,是真的吗?”

五华区的帮带共建为村子带来的变化给了孩子最响亮的回答。最近晨起,磨站都被大雾笼罩,那种太阳冲破大雾照亮了整个磨站的景象给驻村干部张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记者相信随着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磨站也会随着吃住游购娱等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向更幸福的远方……

正在建造的晒棚.jpg

正在建造的晒棚

磨龙

青松瑶寨映西山 茶海情浓幸福长

在昆明市帮带共建磨憨的6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中,磨龙村委会青松村民小组是一个瑶族群众为主的村寨,曾经建档立卡户是昆明市帮带共建的6个村中最多的,虽然现在已经全部脱贫,但是基础设施和发展思路的短板,让青松村民小组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并不轻松。

事情都有两个方面。西山区的有关领导经过调研认为,这样的青松可塑性更强,建成后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会更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实效也更加显著。为此,秉承把政策落实到最需要的群众当中,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的劲头,西山区最终确定了青松村民小组作为率先打造的寨子。

经过两个百日会战,截至目前,磨龙村青松村民小组累计完成项目投资967万元,完成给排水系统建设、建筑风貌提升改造、拆临拆违、园林工程、景观小品等工程建设,建立“磨龙产品+西山市场”模式,培育茶叶初制所特色产业项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个个项目一天天落实,曾经贫困落后的青松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记者走进青松村民小组,寨门在建设中,村民正在换房顶的瓦片,新建设的木结构晒棚在落日的余晖中闪着金光,村里的篮球场上砂石打磨机器飞速旋转……到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

说起村里新建的晒棚,据介绍是由于青松的村民多数都有晾晒茶叶的需求,为了帮助村民既发展产业又能保留瑶族村寨的风貌,西山区帮助村民设计了这种既实用又美观的晒棚。不仅如此,还帮村民建了茶叶初制所,这样村民采摘的鲜叶就有了去处,有些村民还学习制茶技术,销售干毛茶,增加收入。晒棚在做茶时可晾晒茶叶,不做茶时还能晾晒粮食。

村民周绍林家正在换着屋顶,他开心地说:“我上去换瓦的时候,有些瓦片一踩就碎了。幸亏换掉了,不然就要漏雨了。眼见着村里的篮球场就要建好了,我和朋友就能去打篮球了。”

为了推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青松一开始就召开了动员大会,村民看了规划图,觉得漂亮实用,更多的是感动:虽然已经脱贫了,但是党和政府依然惦记着他们,帮助他们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改善生产生活。

如今,随着村子的发展有村民提出,以后还可以依托瑶族盘王节促进文旅融合,邀请老挝的友好村寨和附近寨子的人们共同开展交流活动,以此为支撑将民族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村民迈向幸福生活的“硬支撑”。

现如今,美好的规划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青松村民小组有1900亩茶园,家家户户有茶园,家家户户有茶棚,家家户户有收益,幸福生活正在向青松人招手。

█ 记者手记

几天的采访下来,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磨憨现在就像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发动机,项目引擎轰鸣,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澎湃着发展活力。

“我现在都快是磨憨人了!” 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李菊艳笑着说,10月里,她几乎每周都要来磨憨开展工作。李菊艳的话里映射出昆明市及6区(市)一个个为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无私付出的党员干部。他们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担当,在为这个边陲小镇的建设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大半年前,昆明市6区(市)帮带共建的党员干部离开亲人、家乡和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来到磨憨,克服环境、气候等多方的不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最初的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驻村干部在村子里走访时,村民主动搬来一个板凳、端来一杯热茶、递来一把花生,追问着何时轮到他们家……这种转变来源于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实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带来的实效。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帮扶,不然哪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国门就是家门,守好国门就是守好家门”……一句句磨憨各族群众发自内心的话语, 为昆明市“以城带边 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取得阶段性成效交上了一份最好的答卷。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帮带共建工作也并非一日之功。如今,磨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已步入第三个百日会战,正处于攻坚阶段,具体负责帮带共建的6区(市)也将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不变、工作思路不变、目标任务不变、具体要求不变,对组织领导再强化、工作责任再压实、工作效能再提速,坚定幸福村建设的使命担当和信心韧劲,抓实19项指标的巩固提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和决心,坚决完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同时,不断激发6个先行建设幸福村的示范带动效能,全面推进磨憨镇66个村组建设任务的实施,为构建城边一体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互助发展体系而不断努力。

磨憨,昆明帮带你,云南期待你! 

策划统筹: 陶红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陶红 马新焕 文/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