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返回旧站点 [ ] 
 现在位置: 云南民族网 >> 山茶花 >> 内容阅读
尝一道石榴乡“种”出的文化盛宴
稿件来源: 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1日 15:35:41

石榴因味道甘甜、白若水晶、红如宝石,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寓意而深受人们喜爱。来到“国家门户,滇南中心”的蒙自,岂能错过近在咫尺的“中国石榴之乡”?怎能不去尝一道石榴乡“种”出的文化盛宴?

榴园春色,绿波轻摇,诸子楼下,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榴花开得正艳,每一朵都如此精致。细看,一只金色花篮装满薄如蝉翼,鲜红如血的花瓣,同样金色的花蕊装点其间,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对待生命的专注与用心。榴花翻涌,思绪穿越千古,都想去窥视古代美人之容颜,竟引无数男儿拜倒于石榴裙下。

据《蒙自县志》载,“明朝末期,驻守滇南边陲的一名士兵,因思念远方的家人而将故乡的石榴种到了红土高原,以缓思乡之苦。”这四百多年的栽培史,也让新安所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石榴小镇。

士兵的情思也感动了这片多情的土壤,给予它关爱,让它在这里生根、发芽,长成这一片三十余万亩的绿色海洋。这感恩的种子也迸发出生命的绿色,开出思亲泣血般鲜红的花瓣,长出涌在心间苦涩滋味的外皮,更将夜夜想家的泪滴珍藏于胸,幻化成期盼一朝团聚的甜蜜奉献给辛勤的耕耘者。这一多情之举,也成就了南滇重要的种植产业,成为榴乡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也是走向乡村振兴的“希望树”。

收获时节,不能不到石榴小镇走上一遭。天露晨曦,这西南最大的石榴交易市场早已熙熙攘攘。各地口音的采购商随处可见,偶尔还会遇到几个肤色各异的外国友人,操着一口蹩脚的“中国话”与果农们讨价还价。他们自然是冲着蒙自石榴皮薄、果大、无公害,味甜、多汁、口感好的口碑而来,并将这红土地的馈赠远销俄罗斯、越南、缅甸等国家和国内各大城市。石榴是小镇绝对的主角,人们看石榴,吃石榴,聊的还是石榴。聊石榴的收成、味道及价格,还聊石榴的种植、管护及药用,更聊石榴果酒与果汁的开发……

来到石榴乡,不能不去“百年老树石榴园”看一看。石榴5至20年为丰产期,40年算得上老树,而100年以上真可谓“古树”了。老树结出的石榴生长缓慢、周期长,所以口感更好,籽软且甜。但老树产量低,大小不均匀、品相不好,所以保留百年的老树并不多见。走进石榴园,那些历经沧桑的枝干粗壮虬曲,长得如此“随性”,但也更具观赏性。当然,来到石榴园,岂能不尝一尝这珍果的味道。这里提供采摘体验,你可以看上哪一颗摘哪一颗,想吃哪一颗剥哪一颗,直到把自然的馈赠尝个够,把甜美的汁液装满您所有的期待。

离别石榴园,内心不免有些许遗憾,因为不舍与这样的景致告别。而聪慧的石榴乡人已将石榴种成了盆景,极富艺术感,颇具观赏性,让您方便带回家中。不错过石榴春日的花红,夏日的碧绿,秋日的果实,即使冬日临近亦能看到金黄的榴叶诉说季节的更替。

走进石榴乡,听《石榴迎宾曲》,看《榴花翻飞》的舞蹈,感受石榴花的热情,到石榴庄园寻一寻石榴的“前世今生”,试一试石榴花的味道,朵颐那水晶般透亮,蜜汁般鲜甜的果实,感叹石榴盆景的精致,尝尽这石榴乡“种”出的文化盛宴。(作者:听松,单位系蒙自市税务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媒体友情链接
中国民族宗教网 | 云南省统一战线网 | 云南省民族宗教网 | 云南日报 | 春城晚报 | 开屏新闻 | 云南经济日报 | 云南老年报 | 云南网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